澳大利亞廣播公司5月31日文章,原題:盡管美國和歐盟對中國汽車設阻,但澳大利亞的購買量仍創下歷史新高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的馬路一直被日本、德國和美國汽車巨頭的產品所主導,但中國汽車正迅速在這里贏得一席之地。今年,中國汽車品牌已成為澳大利亞新車銷售的第三大熱門選擇。
中國汽車在澳大利亞的銷量正迅速增長,從2014年的4154輛躍升至2023年的193433輛,隨著廣汽和吉利的產品明年在澳大利亞上市,中國汽車的銷量很可能繼續增長。
中國汽車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幾十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扶持其薄弱的汽車產業趕上歐美和亞洲巨頭,盡管在燃油車時代沒能實現,但在電動車時代取得了成功。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的瑪麗安·張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自身有不少競爭優勢。她說:“中國電動車產業控制著大部分供應鏈,與其他車企分布在多個大陸的供應鏈相比,中國品牌的供應鏈往往非常短?!彼€說:“全球排名前20的電動車企中有一半是中國公司,它們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我認為,這些贏家不是靠政府補貼和政策挑選出來的,而是市場競爭、整合的結果?!?/p>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消費者意識提高、成本競爭力、技術進步,以及關稅下降,都推動了中國汽車在澳大利亞的銷售。銷售增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電動汽車的日益普及,去年在澳大利亞銷售的86828輛電動汽車中,有72342輛來自中國。
澳大利亞聯邦汽車工業商會(FCAI)發言人表示,市場競爭加劇以及中國汽車的到來“擴大了消費者的選擇范圍,讓澳大利亞人能夠購買到最適合他們工作、娛樂和家庭生活的汽車”。但中國汽車銷售額增長不僅僅歸功于中國品牌。FCAI的銷售數據顯示,去年在澳大利亞銷售的近20萬輛中國制造的汽車中,1/4是美國特斯拉公司在華生產的電動汽車。
目前澳大利亞政府沒有效仿美國引入關稅,這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并沒有需要保護的本土汽車產業?,旣惏病埍硎?,盡管有人聲稱中國正在用電動汽車“充斥市場”,但全球汽車市場仍然以燃油車為主,消費者最終會“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