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封來自蘋果供應鏈龍頭立訊精密(002474.SZ)控股公司超千萬的合作郵件,讓東莞丸紅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丸紅電子”)董事長胡嶸和他的公司迎來高光時刻。但五年后,他等來的卻不是持續的訂單,而是對方不斷地“變卦”。
近日,胡嶸向南都灣財社記者報料稱,立訊精密及其控股公司以高額訂單為承諾,使其公司進行了巨額的專屬產線投資。但在近五年的合作中,承諾的訂單量從未兌現,最終導致其公司陷入經營困境,目前損失預計高達3343萬元。
“我們就像是為了一場盛宴,建好了一座華麗的廚房,但最后發現,宴席根本就不存在?!焙鷰V說。今年1月,胡嶸一紙訴狀,將當初的合作方告上法庭,并將立訊精密追加為共同被告。南都灣財社記者調查發現,在立訊精密的龐大供應鏈體系中,感受到這種訂單與現實落差的,或許并非只有丸紅電子一家。
“千萬訂單”
故事的開端,和許多企業間的合作一樣,充滿著機遇與希望。
2020年9月,胡嶸的公司丸紅電子,收到了來自東莞立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下稱“立德精密”)的郵件。胡嶸稱,盡管項目簽約主體是立德精密,但從項目啟動開始,所有與他對接的人員、包括往來郵件的域名(@luxshare-ict.com)及決策,都與立訊精密屬于混同關系,他認為后者才是合作中真正的主導方。
天眼查信息顯示,立德精密成立于2011年9月,股東為宣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和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兩股東的持股比例分別為70%和30%。其中,該公司的主要人員及最終受益人為董事長王來勝,其也是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
胡嶸提供的郵件內容顯示,立訊相關方邀請丸紅參與其承接的某國際公司游戲機連接器項目。這是一個技術壁壘頗高的項目,更具誘惑力的是需求量——兩款核心產品,年需求量合計超過250萬套。
“按照我們的報價,這相當于每年近2700萬元的產值。郵件里寫明項目生產壽命是兩年,這就意味著,是一個總價值超過5000萬的合作?!焙鷰V回憶,當時公司上下都非常振奮。對于一家中小型制造企業而言,能與“果鏈”龍頭立訊精密深度合作,是一次戰略性的躍升。
因此,丸紅電子對此十分重視。胡嶸稱,憑借公司在自動化和模具開發上的技術積累,在2020年11月,第一批符合要求的樣品就已制作完成,并附上了全尺寸檢測報告,送到了立訊相關方手中,并在后續得到了對方的確認。
然而,合作的“蜜月期”卻十分短暫。
胡嶸稱,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間,立訊相關方在樣品已經確認的基礎上,多次單方面提出修改產品規格?!斑B接器是精密工業品,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一個微小的尺寸變更,背后就是整套模具的報廢和自動化設備的重新調試,成本非常高?!焙鷰V說,但作為乙方,他們只能選擇配合。
他告訴記者,為了這起初總價值超5000萬的合作,丸紅電子在項目啟動后便投入了巨額資金用于研發、開模和購置專用設備。而后持續近四個月的反復“改圖”,意味著前期的部分投入打了水漂,需要不斷地追加新的成本。
經過數月的調整,2021年5月20日,項目最終通過了終端客戶的現場審核。一切準備就緒,只待量產。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丸紅電子的技術團隊也已深度介入,并進駐立訊相關方的廠區內進行協同開發與生產準備。
然而,量產的指令卻遲遲未到,胡嶸稱,立訊相關方以項目延期為由,將生產計劃一再推遲。
直至近一年后的2022年3月,量產需求才突然而至,且要求遠超最初的預期。胡嶸提供的資料顯示,立訊相關方要求丸紅必須滿足其年產值高達3691萬元的訂單需求,并為此增開新的自動化設備。同時指出,若無法按時交貨,將面臨“每日交貨金額1%”的重罰。
“就像一直在餓著你,突然讓你一口吃成個胖子?!焙鷰V形容。為了滿足這突如其來的巨大需求,胡嶸稱,丸紅又緊急追加投資160萬元,上馬了新的自動化產線。在緊迫的交付壓力下,他們還是因一次延誤,在2022年4月被罰款3000元。
但讓胡嶸和他的團隊沒想到的是,這場“盛宴”也如海市蜃樓般短暫。
“我們按照每年3691萬的產能去準備了一切,但實際上,他們2022年全年的訂單額只有八九百萬元?!焙鷰V說。
承諾與現實之間巨大的落差,讓丸紅的前期投入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到了2023年底,胡嶸稱,為該項目招聘的技術工人們,因為長期訂單不飽和開始流失,公司的資金周轉也出現了困難。
丸紅電子生產技術科長、駐立德生產線負責人劉學標告訴記者,其曾去與立訊相關方的采購人員溝通要訂單,得到的回復卻是:“我們招的是供應商,又不是祖宗?!?/span>
這句話,讓胡嶸徹底清醒。他意識到,在這場合作中,規則似乎從一開始就由對方單向定義?!八枰愕臅r候,你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他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什么都不是?!?/span>
2025年初,胡嶸決定終止與立訊相關方的合作,將立德精密和立訊精密紛紛告上法庭,并向其索賠,金額高達3343萬元。據胡嶸稱,這一金額主要包括丸紅電子為該項目累計投入的研發、模具、自動化設備等實際成本約2000萬元,以及根據最初訂單承諾計算的預期可得利潤1343余萬元。
胡嶸的遭遇,在與立訊相關方合作的供應商中,或許并非個例。他告訴記者:“遇到這類情況的供應商不止我們一家?!?/span>
南都灣財社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一些與立訊精密相關方有過合作的供應商,也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劉學標向記者表示,其此前在立訊駐場時,曾見到過這樣的場景:“我總是能碰到一些不同公司的供應商,在廠門口等預約的時候聚在一起抱怨。他們私底下討論最多的,就是答應的訂單沒做到,還有就是罰款太重?!?/span>
▲立訊工廠門口常有疑似供應商聚集。受訪者提供
另一位曾與立訊相關方發生過法律糾紛的企業老板李全(化名),講述了一個更具代表性的故事。
此前,因一筆十余萬元的貨款,李全的公司與立訊相關方產生分歧。據他所說,當時立訊相關方因自身投資的一個項目失敗,便要求相關供應商的貨款統一打折支付?!拔覀兯阆聛硎琴r錢的,而且我們的貨已經驗收了,發票他也拿去抵扣了,沒理由打折?!?/span>
在多次溝通無果后,李全稱收到了來自立訊相關方采購負責人的聯絡,其中的一句話讓他至今印象深刻:“立訊的律師團隊隨時為了捍衛立訊的利益而戰?!?/span>
“我聽到這句話就火了,你欠我錢,說話還這么過分?!崩钊S即決定起訴。讓他意外的是,法院的開庭通知書送達立訊相關方后的第二天,那筆被拖欠的款項就全額打到了他的公司賬戶上?!八麄兛赡墚敵跻矝]想到,我一個這么小的金額居然會真的去告他們?!崩钊f。此后,李全與立訊相關方的糾紛也因此告一段落。
不過,在合作規則的定義上,供應商們也常常感到被動。胡嶸稱,2023年,立訊相關方曾因“越南工廠無法使用”為由,退回了他們一批價值30余萬的成品,并要求丸紅將相應的在庫半成品全部報廢。
“但那批貨在他們的蘇州工廠是完全可以正常使用的,質量沒有問題?!焙鷰V認為,這是立訊相關方內部的調度問題,卻將損失轉嫁給了作為供應商的他們。
此外,當雙方的矛盾不斷激化,一些更嚴重的問題開始浮現。胡嶸向記者出示了他與一位日本老客戶的溝通記錄,稱立訊相關方人士在與他產生糾紛后,私下聯系到這家日本公司,告知雙方的糾紛,暗示其不要再和丸紅合作,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正常業務。
▲客戶與胡嶸的聊天記錄。受訪者供圖
“這感覺就像是要把我們的后路都堵死?!焙鷰V的聲音里透著疲憊。
就丸紅電子方面反映的相關問題,南都灣財社記者于近日向立訊精密官方發送了采訪函,并嘗試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聯系求證。但截至發稿前,還未收到任何形式的回復。
丸紅電子等供應商與立訊相關方的糾紛背后,是當前中國高科技制造業中一個更深層的問題:作為產業鏈核心的“鏈主”企業,與依附其生存的中小供應商之間,應如何構建一種健康、可持續的合作關系?
這其中,法律的界定與規范是衡量雙方權利義務的第一把標尺。
對于此次糾紛中的核心爭議——“郵件訂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北京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朱逸聰向南都灣財社記者分析,這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判斷?!巴ǔ碇v,如果郵件不僅作出了訂單量承諾,還明確了買賣雙方采購商品的具體信息、價格、交貨時間等買賣合同的基本要素,且發郵件的賬戶是雙方事先約定的,能夠代表雙方主體,那郵件內容可以認定為要約?!?/span>
他進一步解釋,若法院最終認定立訊方面的訂單量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后續大幅降低或取消訂單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其賠償范圍通常大于合同未成立時的“締約過失責任”。
對于丸紅反映的“立訊相關方單方面變更規格”問題,朱逸聰認為,關鍵仍在于合同中是否賦予了立訊單方面變更的權利?!叭羧缤杓t所述在樣品已經得到確認后,立訊公司仍然隨意變更樣品標準,那丸紅公司在該樣品制作上投入的沉沒成本可以作為索賠內容向法院主張?!?/span>
然而,法律條文的清晰界定,有時難以完全覆蓋商業現實中的復雜博弈。
廣東晟典律師事務所律師毛鵬認為,在類似合作中,現實情況遠比合同條款復雜?!霸诤贤男羞^程中,原則上雙方事前談好的事情,雙方都必須遵守。但如果一方提出修改意見,另外一方不同意,理論上原合同依然有效。此時,如果提出變更合同條款的一方在對方未同意的情況下強行變更,就屬于違約?!?/span>
但他指出了其中的困境:“當然,上述描述屬于通常情況。如果交易雙方中,一方特別強勢或特別具有優勢地位,當這一方提出要對合同進行單方面變更時,另外一方貌似可以說‘不’,實際卻沒有太多選擇,不得不被動接受?!?/span>
那么,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中小供應商應如何自保?朱逸聰給出了兩方面的建議。
首先,在證據保全方面,他建議供應商應制作詳細的會議紀要,并確保雙方參會人員簽字確認;對于產品技術規格等核心內容,需通過“技術確認函”加以明確,由對方簽字蓋章后留存?!叭粘M鶃碇?,務必妥善保留所有郵件、短信記錄,它們可能涵蓋訂單詳情、變更通知等重要內容,是證明雙方意思表示與合同履行狀況的有力證據?!?/span>
其次,從風險防范角度出發,朱逸聰建議,供應商在簽訂合同時,應盡可能詳盡地約定各項條款,清晰界定雙方權利義務、價格調整機制、違約責任等,并明確合同變更需遵循書面確認程序,杜絕口頭約定?!昂献髑?,可以借助‘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渠道,對‘鏈主’企業信用狀況展開評估,了解其過往信譽、履約能力,降低合作潛在風險?!?/span>
毛鵬也建議,維權時要考慮到大型企業內部的管理流程和思維方式,甚至是“企業面子”。
“對于類似‘果鏈’企業而言,也要明白,上下游其實是利益共同體?!泵i認為,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幫助企業減少很多試錯成本,變相也是在幫助企業提高利潤?!皩τ谏舷掠蔚暮献骰锇?,既要嚴格要求,但也應該適當寬容,要扶持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span>
然而,當“契約精神”被強勢地位所侵蝕,對整個營商環境的傷害可能是長遠的。朱逸聰表示,此類糾紛在商業實踐中較為常見,長此以往,中小供應商可能被迫壓縮研發、品控等核心投入,甚至退出市場,這會削弱行業整體的創新活力,形成“強者愈強、弱者難存”的失衡格局,最終動搖整個市場的信用基礎。
編輯︱楊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