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22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大豆產業合作伙伴早餐會上說,中美同為全球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和消費大國,雙方完全可以優勢互補。
謝鋒在演講中表示,中美共同支撐起全球糧食生產的近四成、消費的近四分之一。中國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領域具比較優勢,美國則以機械化、規?;a的土地密集型大宗農產品為主。中美農業交流合作不僅豐富了兩國消費者的“菜籃子”,更鼓起了美國農民的“錢袋子”,為中美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不少“金點子”,走出了保障全球糧食安全的“新路子”。
謝鋒表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毋庸諱言,保護主義甚囂塵上,使中美農業合作陰云籠罩。今年上半年,美對華農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53%,其中大豆下降51%。農民朋友們繼“春耕之困”之后,眼看又要面臨“秋收之難”。美國農民與中國農民一樣勤勞淳樸,風雨無阻辛勤勞作,就盼著莊稼有個好收成、賣個好價錢、過上好日子。
謝鋒強調,農業不應被政治化綁架,農民不應為貿易戰埋單。中國投資者持有美農業用地占比不足0.03%,“威脅美糧食安全”從何說起?禁限中國公民、企業購買農地純屬以國家安全為名、行政治操弄之實,是掛羊頭賣狗肉,是以一己之私綁架中美農業合作。
謝鋒強調要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發揮好中美經貿會談機制作用,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共享發展紅利,重回共贏正軌。他呼吁兩國產業協會和企業做辛勤耕耘的“農夫”,既要“除蟲”,對將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大聲說不,也要“育種”,多行開拓之舉、多揚共贏之帆,讓中美農業合作枝繁葉茂、健康成長。
本次活動由美國大豆出口協會與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共同主辦,兩國有關行業協會、農企、學者等參加。
來源︱中國新聞社
編輯︱楊睿奇
編輯︱楊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