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昔日地產龍頭恒大終退市,16萬散戶未逃生,一文回顧許家印從巔峰到落難

    發布時間:2025-08-25 17:31

    恒大集團(06666.HK)今日(25日)正式從港股退市,一代地產龍頭黯然落幕。恒大自2009年風光上市后,市值一度高逾3700億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房地產企業,創辦人許家印亦曾登上中國首富寶座,但公司最終負債超過2.4萬億人民幣,并結束15年來的上市歷程。恒大早前已表明,無意就上市委員會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決定申請覆核。

    圖片

    值得留意的是,據媒體引述數據顯示,有16萬名散戶持有恒大的價值面臨“歸零”。此外,恒大龐大的債務將可能會由4類債權人承擔,包括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供應商、恒大理財產品投資者,以及恒大海外債權人。

    1996年創辦 受惠房改崛起

    恒大集團于1996年在廣州由許家印創辦,前身是恒大房地產集團,最初專注于住宅開發,并于1997年在廣州開發首個樓盤;直到1998年中國房改啟動,許家印利用“高負債、高周轉、高杠桿”,成為住房制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到了2009年,恒大集團在港招股,并獲多位城中富豪現身IPO投資者推介會,包括已故新世界(00017.HK)創辦人鄭裕彤、華置(00127.HK)大股東劉鑾雄、中渝置地(01224.HK)大股東張松橋、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及長和(00001.HK) 副董事總經理葉德銓等等。

    2009年上市 首日股價飆逾三成

    恒大集團最終于11月5日以“3333”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當時招股定價為每股3.5元,首日上市便升逾三成至4.7元。除了許家印親身出席上市儀式外,關系友好的新世界現任主席鄭家純亦有現身支持,并正式揭開恒大的黃金時期。

    集團上市集資后在中國房地產行業開始猛進,在全國范圍內瘋狂拿地、快速開發及迅速銷售。于2013年,中國恒大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2016年更躋身世界500強,成全球銷售第一的上市房企。

    2017年向外擴張 多元化投資

    隨著恒大股價水漲船高,其市值在2017年突破4,000億元,恒大亦不再滿足于單單涉足房地產,逐漸多元化投資電動車、體育(如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金融、健康及文旅等多個領域。不過,集團擴張的同時,債務比率亦向上,雖然公司于2018年曾承諾將債務比率降至70%,但實際上債務持續膨脹。

    2020年“三條紅線”成致命傷

    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2020年,并源于中國政府推出“三條紅線”政策,即房企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于1,令一直靠借貸度日的恒大面臨極大壓力。

    到了2021年,恒大以高杠桿、高負債的經營模式隱患集體爆發。同年12月,恒大發公告表示首筆美元債違約,正式陷入財政危機,導致公司股價一路下跌,一年間從14元跌至2元以下。

    2023年許家印遭采取強制措施

    盡管恒大于2022年出售資產,包括其電動車業務的部份股權,但債務重組進展緩慢。根據業績披露,截至2022年12月底,恒大集團總負債高達2.43萬億人民幣,創下中國企業最高虧損紀錄。

    恒大于2023年于3月一度提出重組計劃,試圖將離岸債務轉換為新債券或股權,但隨著許家印于同年下半年因涉嫌違法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債務重組亦告吹。雖然恒大曾于2023年8月復牌,但股價繼續暴跌,最終2024年1月停牌時只剩0.16元,市值縮水至僅21.52億元。

    2024年正式頒布恒大清盤令

    同時,香港高等法院于2024年1月正式對恒大頒布清盤令;中證監亦發公告指出,恒大須繳付41.75億人民幣的天價罰款,而許家印除了4,700萬人民幣的個人罰款外,更被實施終身證券市場禁入的禁令。

    回顧2017年巔峰時期,機構握著六成以上的恒大股票,股東總數不到3萬。不過,恒大出事初期,散戶數量一度飆升至41萬,日均交易量更破億股;2024年停牌前,仍有28萬散戶持倉;到退市一刻仍有16萬散戶無法“跳車”,手里的恒大股票幾近完全失去價值。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編輯︱梁景琴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