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速發展本土AI芯片,除了受到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產能限制外,缺乏高帶寬記憶體(HBM)技術成為一大考驗。 半導體研究機構《SemiAnalysis》最新報告指出,雖然中國企業近年大舉囤貨,但到今年底進口的HBM庫存將逐步耗盡,導致華為等廠商明年可能無法生產百萬片以上的AI芯片。
目前,中國對HBM的依賴程度極高,尤其在美國嚴格出口管制之前,華為與其他廠商積極掃貨,庫存來自三星等外國供應商。 報告指出,三星一度向中國出口約1140萬個HBM,占中國現有存量的主要比例。
然而,隨著國際限制加強,難以彌補需求缺口。 統計顯示,中國總計采購約1300萬個HBM,足以支持160萬個升騰910C芯片,但在當前消耗速度下,供應緊繃問題將在年底浮現。
中國原本有能力每年生產超過80萬片升騰910C,但由于HBM供應不足,實際產能無法完全釋放。 換言之,存儲器正是限制中國AI芯片擴張的關鍵因素。
報告分析,如果中國缺乏足夠HBM,再多的芯片設計與代工努力也難以發揮效益,英偉達、超微等西方企業則能憑借完整供應鏈保持領先。
至于本土替代方案,中國雖積極推動長鑫存儲等企業投入HBM開發,但進展仍受限,主因在于,將標準DRAM轉向HBM技術,需要高度專業化的設備與技術積累,而目前長鑫在工具取得與良率提升方面均面臨障礙。 但如果長鑫能持續獲得關鍵設備并改善制程,最快可能在2026年量產性能大幅提升的HBM3e,屆時中國或能部分突破困境。
北京市政府已提出明確計劃,力拼在2027年前達成半導體設計與制造的完全自給;上海市政府則設定目標,要在2027年讓數據中心,特別是AI應用所需芯片的“自主控制率”超過七成。
來源︱中時新聞網
編輯︱鄒漾
編輯︱鄒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