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芯片巨擘英特爾昨與德國政府簽約,將斥資300億歐元興建2座晶圓廠,并獲德國政府補貼1/3。 這是德國和歐洲史上金額最高的外商投資案。
▲德國總理蕭茲(圖右,Olaf Scholz)和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圖左,Pat Gelsinger)。
在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和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見證下,德國政府與英特爾的代表昨天在總理府簽署協議。
英特爾預計投資300億歐元在中部薩克森-安哈特邦(Sachsen-Anhalt)的首府馬德堡(Magdeburg)興建晶圓廠,德國政府承諾補貼99億歐元,相當于建廠費用的1/3。
英特爾表示,將在馬德堡興建2座半導體廠房,預計明年動工、2027年或2028年開始量產,屆時將使用100%綠電、引進比原先規劃更先進的埃米世代(Angstrom-era)技術生產,可創造3000個高科技工作機會,為歐洲下一世代的半導體業生態圈打下基礎。
英特爾的投資是德國和歐洲史上最大筆的外國直接投資,德國政府同意拿出近100億歐元的巨額補貼,目的是拼在地制造,打造自主的半導體產業鏈。
蕭茲表示,英特爾的投資對德國高科技制造業是重要的一步,將協助德國科技與世界頂尖接軌。
他透露,其他半導體廠商也即將宣布設廠,德國可望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產地之一”。
為搶進代工業務,英特爾去年3月高調宣布將在德國打造大型晶圓廠,初期規劃投資170億歐元; 季辛格表示,由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能源價格上揚和通貨膨脹,投資規模才擴大到300億歐元。
季辛格接受薩克森-安哈特邦在地的“中德廣播公司”(MDR)訪問時強調,英特爾將最先進的科技帶到馬德堡,協助歐洲降低依賴亞洲芯片,“德國政府每出1歐元,我們就投資2歐元,這是對德國和歐洲市場的全心投入”。
目前歐洲芯片的全球市占率約10%。 歐盟執委會去年初公布“歐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目標是市占率在2030年前翻倍到20%,英特爾可望在歐洲打造半導體生態系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按英特爾規劃,將在法國成立新的芯片設計中心,新的晶圓廠在德國,封裝和測試在波蘭; 英特爾在波蘭耕耘多年,在北部港都格但斯克(Gdansk)擁有歐洲最大的研發基地。
季辛格本人是虔誠的基督徒,出身路德宗基督教家庭,他專程到神學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故鄉威田堡(Wittenberg)參觀,前后停留7個多小時,認識馬丁路德的生平和影響,讓當地媒體為之側目。
威田堡是500年前歐洲宗教改革的發源地,與馬德堡一樣位于薩克森-安哈特邦,季辛格顯然也借機展現深耕在地的決心。
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