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股王”英偉達(Nvidia,NVDA)上周市值直逼蘋果(AAPL)之際,股價突然單日轉向,上周五由一度升5%變倒跌逾5%,收報875.28美元(盤后再跌近2.7%至852美元),創自去年5月31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之余,成交金額亦增至1,040億美元,令市場懷疑英偉達是否已屆獲利離場的時候,而有“女股神”之稱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創辦人Cathie Wood甚至將其與科網泡沫時代的思科公司(CSCO)作比較。
除了英偉達下跌外,上周五亦有多只半導體股份向下(見圖),半導體板塊指數ETF和費城半導體指數均跌逾4%,反映AI芯片相關股的樂觀情緒被削弱。其中博通(AVGO)預計2024年人工智能相關芯片銷售額達100億美元,但僅維持了年度預測;而邁威爾科技(MRVL)對于第一季收入和利潤預測也低于預期。
即看半導體上周五及今年股價表現:
邁威爾科技(MRVL)上周五跌逾11%,今年累升25.2%。
博通(AVGO)上周五跌7%,今年累升17.2%。
Arm(ARM)上周五跌逾6.6%,今年累升75%。
美國超微公司(AMD)上周五跌1.9%,今年累升40.7%。
臺積電(TSM)上周五跌1.9%,今年累升40.7%。
被視為妖股的超微電腦(SMCI)上周五僅跌1.7%,今年累升301%。
英偉達兩董事減持套1.8億美元
對于英偉達上周五的跌勢,CFRA Research首席投資策略師Sam Stovall認為,這并不意味其長期上行潛力已經結束,但可能表明已進入超買狀態,“是時候獲利離場”。
事實上,兩名英偉達董事上周也出售了價值約1.8億美元的英偉達股票,成為最新一批套現的內部人士,其中創投公司Sutter Hill Ventures前董事總經理Tench Coxe于3月5日以850.03至852.50美元價格出售20萬股;另一董事Mark Stevens亦于3月4日以852.06至855.02美元出售1.2萬股。
瑞穗:“不可能每天都上漲”
展望本月,英偉達正為3月18至21日舉行的年度GTC大會做準備,原先令市場憧憬股價可能因此進一步向上;不過,瑞穗分析師Jordan Klein則擔心,有些投資者可能會在GTC大會后獲利離場,導致英偉達股價回調。他指出,投資者應該要記住英偉達等AI芯片股“不可能每天都上漲”,而早前的升勢似乎已違反了常態。
他又指,對于英偉達和一些與AI芯片相關股的爆炸性上升,感覺“有點不健康”,更讓人想起1999年和2000年瘋狂的科網泡沫時心態。值得留意的是,有“女股神”之稱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創辦人Cathie Wood在上周四(7日)的一封致股東信中時,亦將英偉達與在1997年到2000年期間經歷股價“拋物線”的思科作對比。
Cathie Wood:思科泡沫破裂后跌90%
Cathie Wood提到,思科在2000年3月科網泡沫高峰時,股價曾累升達71倍,但泡沫破裂后幾年內暴跌約90%,此后也一直未能回到當時的高峰期。她認為,英偉達長遠與思科的歷史軌跡相異,因其競爭環境可能會更加嚴峻,這不只是AMD正逐步取得成功,同時英偉達的主要客戶如云端服務供應商和Tesla(TSLA)等公司也正積極設計自主的AI芯片。
她又預計,英偉達今季增長將會放緩,其中芯片交貨時間已從長達11個月縮短至3個月,反映了供應正在趕上需求。不過,大行摩根士丹利發佈的一份報告則指出,英偉達無論是從科技環境、自身實力和估值來看,英偉達都不是當年的思科,強調目前AI基礎設施投資熱潮僅處于初期階段,尚未達到互聯網1999年的泡沫水平。
上月績前也唱淡 股價績后彈逾四成
事實上,英偉達上月公布2024財年第四季業績前,Cathie Wood亦曾逆市出售英偉達股份,直言“調整可能很快就會到來”,并指其是一只周期性股票,由于市場的期望水平太高,以至無法實現,而且來自Meta、Tesla、Alphabet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的競爭將會加劇,因這些公司均正在開發自己的人工智能產品,并可能對英偉達造成壓力。
不過,英偉達股價雖然在當日業績前曾跌近3%至674.68美元,但績后卻大升逾16%至785.34美元;若以上周五最高位974美元計,即其放榜后曾升逾四成。該股第四季整體收入錄221億美元,按季升22%,按年升265%,好過預期的204.1億美元,而且單季收入甚至高于2021年全年。經調整純利則錄128.39億美元,按季升28%,按年升491%,經調整每股盈利5.16美元。經調整毛利率按季由75%升至76.7%。
此外,英偉達上季數據中心業務收入達184億美元創新高,好過預期的172億美元,按季升27%,按年升409%;全年收入則增長217%至475億美元,同樣破紀錄。集團創辦人黃仁勳更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觸及“引爆點”,全球各地需求都在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