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灣區融合下,港人到內地的跨境醫療需求日漸提升。 醫務衛生局副秘書長許澤森指,香港法規對醫療數據離境限制不大,只要在巿民知情同意下便可傳遞到境外,技術上可通過與內地定點合作項目實現后臺數據傳輸,或經巿民手機上的“醫健通+”或下載醫療紀錄的PDF等方式實現,具體模式待定。
▲現有近600萬港人已登記為醫健通用戶。 資料圖片
可攜數據未必是完整紀錄
至于與內地作后臺對接的必要性,許澤森解釋,醫健通上的個人可攜數據未必是完整的紀錄,而“專業的數據需專業人員解讀”,故需有后臺對接查看詳細病歷紀錄。 他強調,日后巿民要逐次授權內地機構“查看權”,以便控制在何時、何地、何人能看到數據。
“在港的授權不用逐次處理,因每次醫療人員查看資料,巿民手機都會獲短信通知,但在境外暫時未能做到。 ”許澤森續指,醫健通的數據對接非將整個數據庫開放予對方下載,而是允許對個別病人數據作出查閱,“不論是內地或香港私營機構,均不存在帶走數百萬人數據的風險。 ”
信息跨境流動 南下需時
醫管局信息科技及醫療信息部主管張毅翔指,正與參與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的9間醫療機構溝通,以進行對接,形容“技術上不必擔心”,今年內可做到數據“北上”。 至于數據“南下”,許澤森指涉及內地法規,即使巿民知情同意,仍需符合一定條件,需要時間處理,“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早前制定《大灣區標準合同》,推動大灣區內個人信息跨境安全有序流動,這亦是其中一個方向,但暫未能定論。 ”
大灣區9間指定醫療機構適用
醫衛局補充,透過手機APP要求醫健通代傳電子病歷的新功能,將適用于大灣區內9間指定醫療機構;適用病人范圍或傳輸數據模式細節,則仍在制定中,稍后會再公布。
至于會否允許保險公司查看“醫健通+”數據,許澤森指因保險公司非醫療服務提供者,現行條例下并不允許取用資料,但歡迎業界作出討論,探討將來是否可在醫健通架構或其他方式處理。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