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港人“北上生活圈”日益壯大,在內地求醫需求亦不斷增加。醫衛局回復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指,自去年5月10日推出“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醫院管理局病人先導計劃”后,截至去年底共有3900人使用,涉及7639次應診,當中逾七成使用者年屆61歲或以上,四分一人為41至60歲;整體使用者中位數達66歲。
今年推出采購大灣區醫療服務
港府期間向港大深圳醫院支付服務費達447.1萬元(港元,下同),當中91萬元為診癥費,302.5萬元為藥費;另病人自付額約為101.2萬元。??品矫?,最多人到港大深圳醫院的“家庭醫學全科(慢病門診)”求醫,達5836人次,涉款311.1萬元,即人均花533元;其次為內科,有1216人次,涉款78.3萬元。
港府透露,預計在今年內可推出首個在大灣區內策略性采購醫療服務項目。同時正以不同方案方便市民跨境求診,現時巿民已可用紙本或電子形式獲取自己醫健通的健康紀錄,供本地醫護取閱。另外參與先導計劃的巿民,亦可授權港大深圳醫院取得及使用醫健通健康紀錄復本,包括化驗結果資料、放射報告等;視乎系統技術及法規文件等準備進度,當局有意將相關安排擴展至其他醫療機構,并支援南下數據分享,以方便大灣區安老在地就醫。
支援南下數據分享 方便在地就醫
但政府強調,推出相關措施目的是為港人提供提供額外便利和選擇,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香港公營醫療系統負擔,但并非為“全面照顧”選擇在內地定居港人的醫療需要。政府指,資助定居內地港人的醫療的財務承擔將“非常龐大”,故現無計劃提供在內地接種疫苗等資助服務。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專題 更多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