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賓州造勢活動中躲過刺殺,許多學者、政治觀察家與媒體都認為此一事件將對現任總統拜登選情不利。不過,美國政治史上對總統與其候選人的政治暗殺事件雖然相當頻繁,但參選人或其政黨獲得的選票受到刺殺案的影響可說是“微乎其微”。雖然一般認為遇刺者會獲得更多同情票,但對手陣營也同樣會因此激發危機感。證之于美國總統大選歷史,政治暗殺會激化選情,但幾乎不可能讓候選人反敗為勝。
▲特朗普遇刺受了輕傷,仍不忘借機做政治表演,讓許多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是特朗普選情的轉折點。 (圖/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星期六在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出席競選集會時遭槍擊,右耳受傷。槍手當場被擊斃,另有一人死亡、兩人受傷。這起事件預料將加劇美國社會的撕裂與政治緊張局勢,而特朗普臉上帶血,但毫無懼色的畫面很可能為他拉抬支持率。
當地時間星期六(7月13日)傍晚6時(新加坡時間星期天上午6時)許,特朗普出席在賓州巴特勒縣(Butler)舉行的競選活動,才開始發言幾分鐘,現場突然傳出幾聲槍響,特朗普隨即用手捂住右耳,蹲到講臺后。特工和安全部隊很快就沖上臺,將他團團護住。
在確定危機解除后,特朗普站起身,向群眾高舉拳頭示意,嘴里似乎還頻頻高喊“戰斗”,右耳和臉上有血跡。他隨后在現場群眾的支持叫喊聲中,由安保人員護送離場。
特朗普星期天(14日)在社媒發文說,是上天的干預幫助他躲過一場未遂暗殺,并呼吁美國人民團結起來。
“是上帝阻止了這個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這個時候,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一致,展現美國人的真正品格,保持堅強和決心,不讓邪惡得逞?!?/p>
特朗普競選團隊說,他們將采取額外安保措施,特朗普情況良好,并將如期出席星期一(15日)起召開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屆時,他將正式獲得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美國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特朗普遇刺僅受點輕傷,卻震驚了全世界。媒體拍到特朗普右耳輕傷流血與子彈飛過腦后的照片,加上特朗普在國旗下被安全人員簇擁而握拳雄起的鏡頭,讓許多人認為這次事件與特朗普的臨場表演可能成為這場選舉勝敗的關鍵。這些對政治與媒體敏感度極高的評論者的觀點自有其道理,也很可能成真,因為特朗普的表現至少會在黨內大幅提升其支持度。不過,反過來看,也同樣會讓現任民主黨總統拜登的支持者或反特朗普選民激發危機感。
事發之后網上流傳一種說法指出,美國歷史上從沒有任何一個總統候選人在選前遇刺生還后還能當選總統,而被刺殺成功的總統候選人所屬的黨派,也從未因此而贏得當屆的總統大選。據中時新聞網分析,美國歷次總統級政治暗殺對選舉結果的影響,也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道理。
美國刺殺總統與候選人慘烈歷史不絕于書
美國2百多年歷史上最早的總統刺殺案是發生于南北戰爭后的第16任總充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任上,他在1865年4月接受南方邦聯投降后,因蓄黑奴問題而爆發的南北戰爭正式結束。而僅在1周后,林肯總統在與妻子于劇院觀賞演出時遇刺身亡。他死后由副總統繼任,但民主黨仍輸掉了下一屆的總統選舉。
第2位被暗殺美國總統的是第20任的共和黨總統艾姆斯.加菲爾德(Ames Garfield),他在1881年被一位求官未遂的人射殺,在醫療過程中因感染而死亡。副總統亞瑟(Chester A. Arthur)繼任后因健康問題未爭取連任并選擇退休,新當選的則是民主黨史蒂芬·克里夫蘭(Stephen G. Cleveland)??死锓蛱m是美國第22和第24任美國總統,至今是美國歷史上唯一兩度當選且任期不連續的總統。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將是繼克里夫蘭成為第2位2度當選但任期不連續的總統。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1901年9月1日在紐約發表演講后被槍殺,兇手是一名失業的28歲醫生、無政府主義者卓爾高茲(Leon F. Czolgosz),被捕后遭判電刑處決。麥金萊死后,由42歲的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或稱老羅斯福)繼任,羅斯福后來贏得下一任總統大選,任期結束后共和黨出發生分裂,他決定脫黨競選,期間也遭到暗殺,雖然口袋里的一疊紙張與金屬眼鏡盒擋下子彈救了他一命,但他最終仍未能贏得大選。
再來的政治暗殺是1933年2月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總統(小羅斯福)在邁阿密發表完演講時突然爆發槍聲,盡管小羅斯福安然無恙地脫離現場,但現場的芝加哥市長安東.瑟馬克(Anton Cermak)卻因而遇難。
約翰.肯尼迪遇刺是美國人最沉重的政治傷痛
到了1965年11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在與第一夫人賈桂林訪問達拉斯時被李.哈維.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射殺,兇手不久在押解過程中遭槍殺。此案至今仍有眾多疑點未解,也拍成多部電影與記錄片,成為美國史上最不堪的政治暗殺事件。
至于在總統暗殺事件中幸免的除了前述的第26任總統老羅斯斯之外,還有第33任的哈里.杜魯門(Harry S. Truman),1950年他在白宮對面一幢下榻的大廈遇刺,但未受傷。1975年第38任總統杰拉德.福特(Gerald Ford)總統在幾周內連遇2次暗殺,也皆未受傷。而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gan)則于1981年3月遭槍擊受傷,同時有1名幕僚重傷與3名安全人員死亡。
在所有總統候選人遇刺案中,最知名的是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1968年3月他在贏得民主黨加州初選勝利后發表演說后不久,于洛杉磯酒店中被巴勒斯坦籍基督教恐怖分子刺殺身亡,年僅42歲。這項政治暗殺沒有幫助民主黨在總統大選中獲勝,選舉結果是由共和黨尼克松以43.4%得票率擊敗民主黨漢弗萊的42.7%。另外,曾4次參選總統的小喬治.華萊士(George C. Wallace Jr.)于1972年在馬里蘭州的一次競逐總統候選人提名活動中遭槍擊重傷造成半身癱瘓。
政治暗殺激化選情 但對候選人或政黨難有明顯助力
從以上這些美國總統級的政治暗殺事件顯示,政治暗殺固然激化選情,但遇刺的候選人或其政黨并沒有因此在總統選舉中獲得明顯的助力。即便是現在訊息傳播效應擴散更快,但對一方造成同情效應與對另一方的危機感很容易會產生相互抵銷的作用,投票率雖可能大幅提高,政治版圖的改變恐仍極有限。
若從民主黨的角度觀察,特朗普遇刺對選情造成的影響可能還比不上拜登首次辯論的老態來得嚴重,反而是這次暗殺事件或許更能鞏固民主黨支持拜登參選的強度,因為民主黨若換了候選人,很可能無法快速凝聚力量來阻擋特朗普逃過暗殺后形成的氣勢。倒是特朗普如果勝選,這位自命不凡的魯莽老頭一旦自認為是刀槍不入的天選之人,對美國帶來的政治影響恐怕很令人擔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