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日前遭遇槍擊,外界擔憂美國政治暴力連鎖效應加重,美國社會日益分裂的趨勢加劇。
特朗普日前在賓州造勢期間遇刺,其臉部流血、振臂高呼“奮斗”的畫面,成為“定義2024大選的影像”。槍手動機尚不明確,民主黨與共和黨兩大政治陣營就互相攻訐,仇視對方。民主黨指責特朗普陣營長期煽動暴力,共和黨抨擊民主黨妖魔化特朗普,雙方支持者則在社交媒體散播各種陰謀論,大打口水仗。種種情形讓原本就陷入分裂的美國社會,變得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最新民調顯示,多達67%的美國民眾擔憂未來政治暴力將更加頻繁。對此,美國總統拜登發表全國演說,他表示,美國不允許暴力、在美國政治暴力永遠不會是答案。特朗普同一時間亦提前透露稱,他不會按原計劃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談論拜登政府有多差勁,而將改為呼吁團結。他聲稱:“我想努力團結我們的國家……但我不知道這是否可能。大家的分歧很嚴重?!?/p>
是次槍擊事件是時隔52年來,美國首次有總統參選人遇刺,上一次是1972年,民主黨總統初選參選人、亞拉巴馬州州長華萊士遭槍擊受傷。上一次有總統或前總統遇刺則是1981年、時任共和黨籍總統列根遭槍擊胸部中彈,距今已經43年。事件發生后,美國獨立總統參選人小羅勃肯尼迪回顧了他的父親羅勃肯尼迪和叔叔、已故前總統約翰肯尼迪被暗殺的經歷。他呼吁人們放棄暴力,但他同時稱美國又回到1960年代最分裂的時期,“1963年我叔叔被殺時,就出現了這種分歧,當我父親被殺時,那段時間可能是自美國內戰以來,美國史上最分裂的時期。今天我們又回到了那個環境?!?/p>
事實上,近些年來,美國政黨爭奪越發激烈,社會各階層間的分裂對立越發明顯,政治暴力也越來越嚴重。2021年,特朗普的支持者試圖阻止對拜登勝選的認證,襲擊了國會大廈,轟動全球;2022年,一名攜帶兇器的男子在大法官布雷特.卡瓦諾住處外被捕,他稱自己想殺死這位保守派立場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因其反對墮胎和槍枝管制;同年,一名男子揮舞著鎚子闖入了時任民主黨議長普洛西在三藩市的住宅,毆打她的丈夫……據美國媒體報道,去年,國會警方調查了8008起涉及國會議員的威脅案件。由最高法院大法官到聯邦各級檢察官,都成為潛在暴力襲擊的目標。芝加哥大學上月的民調就顯示,10%的受訪者認為用武力阻止特朗普當總統是“正當的”,這些受訪者中1/3擁有槍支;7%的受訪者支援使用武力幫助特朗普重掌白宮,其中半數擁有槍支。越發嚴重的政治暴力事件反過來又可能加深各族群間的分裂趨勢,形成惡性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紛亂的政治經濟局勢,很可能會成為重大不明朗因素,成為全球政治經濟的重大風險,醞釀更多“黑天鵝”。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