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日前在競選造勢活動中遇刺,驚險逃過。這是近幾十年來美國最引人注目的美國政治暴力事件。距離大選不到4個月,該事件可能進一步加劇和復雜化本已激烈的大選。
特朗普在這關鍵時刻轉頭看一張圖片,驚險地躲過死神追殺,只被碎片刺穿其右耳。他被特工包圍離開時,一邊臉上流著血,一邊舉起右臂連聲高呼“戰斗”。分析認為,他此舉有作秀之嫌,但從其肢體反應和腦筋轉動之快,用行動向外界釋出年齡不是問題,最重要是處變不驚的訊息,從而把年紀老邁、反應遲緩的拜登比下去??闪钏蟠蠹臃?,有助爭取游離州分中間派選民支持。許多共和黨人都認為事件將鞏固支持者,激發他們出來投票。威斯康辛州眾議員奧登更是揚言稱,特朗普在這次襲擊中倖存下來,“他剛剛已贏了選舉”。田納西州聯邦眾議員柏謝特認為,這比任何事都“更能激發基本盤的熱情”。
外界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著名投資基金經理Bill Ackman認為特朗普大難不死,是個有大氣運之人,隨即表態為其背書,網上賭盤押注特朗普在大選勝出機率由遇襲前56.3%升至64.3%。且特朗普一直自詡是美式民主守護者,外界多相信他會拿遇刺一事深化遭政治逼害的說法,營造支持他就等于保護美式民主的景象,使余下3個多月的選戰變得更激烈。
對拜登及民主黨而言,情況似乎并不樂觀。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今年可能會選擇不支持任何一方的總統候選人。擁有130萬名成員的卡車司機工會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曾堅定支持拜登,為拜登贏得白宮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家工會預計在未來幾周會作出最后決定。如果最后決定不支持拜登,這對于民主黨選情來說將是一次重大挫折。不過有觀察指,對民主黨選情沖擊更大的,仍是拜登首次辯論的不佳表現。
事實上,美國政治史上對總統與其候選人的政治暗殺事件并不少見,但參選人或其政黨獲得的選票受到刺殺案的影響可說是“微乎其微”。如,最早的總統刺殺案是第16任總充林肯遇刺身亡,他死后由副總統繼任,但民主黨仍輸掉了下一屆的總統選舉;又如,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在贏得民主黨加州初選勝利后發表演說后不久刺殺身亡,這項政治暗殺沒有幫助民主黨在總統大選中獲勝,選舉結果是由共和黨尼克森以43.4%得票率擊敗民主黨漢弗萊的42.7%。雖然一般認為遇刺者會獲得更多同情票,但對手陣營也同樣會因此激發危機感。路透社最新民調就顯示,特朗普僅以43%支持率些微領先拜登的41%,結果在民調的3%誤差范圍內,顯示刺殺事件,并未真的引發大量選票轉移。事實上,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選民,逾八成人更擔心的是“美國正在逐漸失控”,11月5日總統大選后,恐怕會引起更多政治暴力。此次美國大選恐怕始終伴隨著顯著的不確定性,不到最后一刻,都難言勝負。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