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香港河岸收集逾3000件垃圾,97%為塑料,促訂飲品包裝生產者責任制

    發布時間:2024-10-20 10:08

    香港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及產品條例的適應期將于下周一(21日)屆滿。 綠色和平發布《東亞河岸垃圾審計調查——香港》結果,發現從本地兩條具重要生態價值的河岸收集到的3263件垃圾,97%為塑料,當中食品、物流、飲品及即棄餐具4大類包裝垃圾占70%; 大部分飲品包裝垃圾源自大型飲品生產商。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表示,回收并非最終解決辦法,促請政府加強從源頭減廢,以重用代替即棄。

    即棄塑料包裝及即棄餐具等占所有塑料垃圾近70%

    研究團隊選定生態價值高的河岸作調查地點,以記錄來自城市的塑料垃圾落入河岸的污染實況。 團隊與參與調查的義工于今年6月至9月,分別在林村河及貝澳河的上、中、下游進行10場河岸清理,再按垃圾的物料、類型進行分類,發現即棄塑料包裝(食品、物流、飲料)及即棄餐具等4個類別占所有塑料垃圾近70%。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表示,綠色和平近年于本港郊野溪流,以至郊野哺乳類動物糞便,驗出常見于即棄塑料包裝和外賣餐具的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等,與今次河岸審計調查結果脗合,反映即棄塑料包裝、餐具等被棄置到環境,很可能分裂成微塑料入侵生態系統及食物鏈,威脅人類健康。 惟政府側重撥款予末端回收、興建焚化爐等,對規管企業生產即棄膠的進展緩慢,變相令社會承擔的高昂廢物處置費及環境成本,不少是為企業生產的廢膠“埋單”。

    香港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及產品條例的適應期將于10月21日屆滿,今次研究顯示即棄餐盒、杯等塑料垃圾,是4大包裝垃圾類別之一,惟涵蓋棄置量更多的外賣即棄膠餐具的第二階段管制,至今落實無期; 而原定明年在立法會通過生效的飲品包裝生產者責任計劃只聞樓梯響,未有提及減量目標及重用率。 綠色和平促請政府及企業支持《全球塑料公約》,同時在本地加速訂立明確減量及重用目標的飲品包裝生產者責任制,設立??顚m椈鹬С种赜貌途呓柽€系統,源頭堵截塑料污染。

    世界各地政府、企業及組織領袖將在下個月參加于韓國舉行的《全球塑料公約》最后一輪談判會議,為此綠色和平“彩虹勇士號”抵達香港,作為其“無塑?啟航”東亞之旅的首站,倡議訂立規范全球的減少塑膠生產目標,同時促請本地政府及企業推動走塑及重用,履行國際城市責任。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