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車北上”實施逾1年后,籌備多時的“粵車南下”亦開始有眉目。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日前就《粵車南下》發布征求意見,提出首階段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的管理辦法。 《星島》記者與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早前到機場人工島實地考察,目前2期進行的停車場工程已初具規模,首期工程料可在今年底落成,2,000個停車位中約一半將劃作粵車使用;而第二期工程落成后,料合計可提供4,000多個泊位。 “粵車南下”料明年啟動,可望為香港經濟帶來新動力。
▲首期2000個停車位中約一半將劃作“粵車”使用。 陳浩元攝
“粵車南下”實施細節雖仍未公布,但據港府早前透露的消息,以及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的征求意見稿,首階段“粵車南下”時,內地司機須向機管局提交停車場預約申請,并持有效內地駕駛證及港澳通行證,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來港,車輛要停泊在機場人工島指定停車場內,6個月內須返回內地。 機管局回復《星島》指,為便利駕駛私家車的大灣區旅客,正于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禁區范圍發展兩座自動化停車場,分別為“轉機停車場”及“訪港停車場”,前者的首階段建造工程目標于今年底前完成。
▲《星島》記者聯同陳恒鑌在9月中到東涌實地考察。 陳浩元攝
旅檢大樓坐巴士往東涌站需20分鐘
記者聯同陳恒鑌在9月中到東涌實地考察,當日是工作日,東涌巿區車流量較少,由港鐵東涌站駕車經赤鱲角路前往人工島,僅需約10分鐘已到達修建中的停車場附近。 陳恒鑌指,專用停車場緊鄰現時的香港口岸旅檢大樓,相信未來內地旅客在人工島停車后,可經口岸大樓入境,并步行至巴士站及的士站,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巿區。 經實測,由旅檢大樓坐巴士前往港鐵東涌站,需時約20分鐘,即較開車多一倍時間;由旅檢大樓坐巴士到中環等地,需時約50分鐘,較直接開車的30分鐘為久。
至于“粵車南下”落實時間,陳恒鑌指待專用停車場落成后,港府仍需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具體安排,相信最快在明年初可實施,“惟因初時車位有限,以每車可載3人計算,料可吸引3,000至4,000名旅客來港。 因主要是有車一族,相信可刺激經濟”。 他預計,粵車南下入境程序類似港車北上,即內地車主要先預約、購買保險后才能赴港,但由于車輛留在人工島,相信手續會更簡單。
東涌泊車位少 粵車直入易擠塞
為提高經濟效益,坊間倡允許內地車主在首階段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入境,并逗留在大嶼山內游玩。 不過陳恒鑌認為可行性不高,因過往規劃大嶼山車位時,未有預留“粵車南下”泊位,“東涌巿中心容量有限,只有數十個私家車泊位,商場的車位也不多,現時節假日等繁忙時段車位已十分緊張,甚至要排長龍等位”。 他指,東涌巿中心因地理位置所限,難以再擴容,若允許“粵車”直入大嶼山,一旦出現違泊情況,很容易造成擠塞,“現在東涌巿中心在繁忙時間已經常塞車,尤其是港鐵東涌站和富東邨一帶”。 他補充,東涌不少道路設計為雙線行車,容納的車流量有限,若再加“粵車”,交通壓力會很大。
惟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指,在首階段推行“駛入大嶼山”具經濟效益,可行且應加快推出,“能開車的旅客消費力強,怎樣也不會只吃碗云吞面就走”。 至于來港車輛配額,李認為配額多少影響不大,但要規劃好專用停車場的泊車時間,以免有人長期留港不取車,致泊位遭長時間占用。
香港旅游促進會總干事崔定邦指,粵車南下有助于促進旅游業發展,尤其有助吸引高消費力的自由行旅客,但政府需要做好交通配套,“部分旅客停車后或直接坐的士出巿區,要做好的士管理”。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