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星島熱評】灣區機場群雄逐鹿,三跑起動協同發展

    發布時間:2024-11-29 08:48

    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昨正式啟用,意味香港處理航班的能力將大幅提升,相信有助鞏固和強化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但放眼整個大灣區,正在著力提升機場競爭力的城市不止香港,因為深圳、廣州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客觀上確對香港形成某種壓逼感。

    香港機場

    面對如此情況,香港不應謀求惡性競爭,亦不應單打獨斗,而是要順應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與灣區其他機場實現良性互動,爭取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鞏固自身地位。

    三跑工程2016年展開,全長3800米、耗資1400億,其規模相當于在現有機場旁邊興建一個新機場。三跑投入運作后,機管局預料本港飛機升降量可由目前每小時69架,逐步增至102架,到2035年3條跑道合共每年可處理1.2億人次乘客和1000萬噸貨物。

    對于三跑這個大型基建項目,航空業界乃至全社會都萬分雀躍,畢竟它在理論上有助強化香港國際機場的實力,為香港航空客貨運,甚至旅游、餐飲、零售、酒店等行業的持續發展,創造難以估量的巨大動能。

    穗深機場來勢洶洶

    然而,要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這個任務是永遠不會畫上休止符的,過程中甚至會有不少挑戰和考驗。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大灣區7個機場各有自己的發展大計,呈現群雄逐鹿的格局。其中,作為后起之秀的深圳寶安機場銳意成為國際航空樞紐,其三跑道系統將于2026年啟用;至于廣州白云機場,亦正在興建T3航廈和四跑、五跑。顯而易見,大灣區幾個主要機場的競爭關係開始形成,香港自然要有應對之道。

    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言,要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儘管《綱要》有“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的表述,但亦強調要推進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可見所謂“惡性競爭”并不是中央所樂見的。

    大灣區機場實現良性互動,不是空中樓閣,有先例可援。去年底“經珠港飛”服務開通后,內地客可經香港前往全球逾200個航點,海外旅客亦可經香港前往內地,期間僅過境香港機場,不必辦理入境香港的手續,這是一個成功的合作范例。早前,香港機管局成功入股珠海機場,進一步推進“經珠港飛”服務,這必然有利于強化香港國際機場的競爭力。港珠機場“互聯互通”不斷取得新進展,個中關鍵是有中央支持和協調,否則深圳未必會坐視香港和珠海深化合作,搶去自己的生意。

    中央協調可避惡性競爭

    如今,隨著香港機場三跑啟用,過往懸而未決的問題再次浮上水面。其中一個比較逼切的問題是:深圳機場三跑最快2026年啟用后,如何解決區內空域更為擠擁的問題?與此同時,香港機場和其他灣區機場該如何理順航權航線的問題?盡管我們主觀上不希望出現惡性競爭,但客觀上確有這個跡象。若要防止惡性競爭擴大,真正促成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中央協調統籌在所難免。

    今年6月,國家民航總局召開第2屆粵港澳大灣區民航高質量發展會議,除了提出加快港澳機場國際要素資源優勢和內地機場資源優勢融合,還表明要逐步實現建設“大灣區運行協調管理委員會”的目標。

    由此可見,在大灣區機場網絡的棋盤上,“融合”和“運行協調”一定是主調。當然,在“一國兩制”原則下,香港國際機場仍可保留自己的特點,特別是維護國際航線比較發達的傳統優勢,亦可嘗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拓新航點,確保自己在國際航空領域繼續佔一關鍵席位。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