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12月4日文章,原題:中非關系在推動綠色經濟轉型中的作用 由于缺乏綠色轉型資金、債務膨脹問題嚴重,非洲國家面臨著實現《巴黎協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的壓力。然而,在中非合作論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國家+”等框架內進一步鞏固的中非友誼,以及中國與非洲國家以互利共贏和分享現代化成果承諾為基礎的雙邊關系,都為非洲的綠色經濟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可持續綠色經濟轉型可以為經濟增長和發展提供新的機遇,但非洲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應對一個重大的悖論:既要獲得清潔能源,又要實現超越傳統制造業的工業化。而早期工業化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主要依賴于傳統的制造業。
非洲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占全球不到5%,主要依賴化石能源,在綠色經濟轉型方面落后,但它們卻是最脆弱、最易遭受惡劣氣候災害影響的國家。綠色經濟轉型需要在新的清潔能源、基于昂貴新技術和強有力政策與戰略能力的綠色制造業和服務業等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以應對氣候變化并增強抵御能力。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2022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過去20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僅有2%流向了非洲。國際資金的缺乏導致國際不平等現象加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之間的綠色鴻溝進一步擴大。
非洲大陸既擁有必要的自然資源,可用于生產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也擁有巨大的綠色能源和相關其他產品市場。把非洲融入快速變化的制造業和服務業模式將促進非洲大陸的經濟增長和發展。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此前曾表示氣候行動是一場“騙局”。特朗普最近聲稱要將美國石油產量提高到目前的最高水平。
相比之下,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上公布了其氣候資金、政策和計劃的詳細信息。據中國方面公布的估算,2016年-2022年,中國已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超過24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
這或許也意味著,隨著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減少對氣候變化的支持,第二大經濟體、非洲第一大發展伙伴的中國將在未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將“全球南方”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國不僅已成為值得信賴的雙邊和多邊伙伴,并有與“全球南方”國家建立強有力合作的政治意愿,而且中國企業還在創新方面開辟新天地,積極分享經驗和技術,推動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經濟轉型。
中國是非洲長期和最大的貿易伙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今年9月于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表示,中非伙伴關系是全球南南合作的主要支柱,中非共同努力將為非洲大陸創造發展新動能。
《內羅畢宣言》呼吁非洲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提高到300吉瓦。除水力發電外,太陽能可能是彌補非洲能源需求差距的最佳能源。2022年,非洲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僅為56吉瓦。
中國在綠色轉型方面取得了巨大飛躍,成為綠色技術的主要生產國,十年內將綠色技術的成本降低了50%。自2021年12月以來,在中國的投入和支持下,非洲約有122個氣候相關項目得以實施,其中61%為太陽能項目,37%為水電項目,預計竣工后總裝機容量約為27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