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按六大原則,涵蓋4個發展方向,共71項措施,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今(9日)對藍圖內容進行討論,有議員建議政府應建立“香港影城(Hong Kong Studio)”,在特定地方劃出空間,透過VR場景展現70、80年代經典港產片場景,如李小龍、《無間道》、《古惑仔》。 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羅淑佩認為,如去韓國旅游的話,“好多時會話呢個系某套韓劇喺度拍”,認同香港可展示電影拍攝場地。
新界東南林素蔚表示,香港在流行音樂和影視文化方面,曾經是亞洲的“文化重鎮”,舉例指70、80年代的香港藝人風靡全球,但香港缺乏文化自信,沒有“IP(知識產權)”和特定場景讓旅客來港“睇返啲好勁嘅藝人”,而影視文化方面,藍圖亦未有好好利用CEPA新優勢,即放寬電影進軍內地的要求。
舉例韓國旅游以韓劇拍攝地作招徠
有見及此,林素蔚建議建立“香港影城”,透過VR場景展現經典港產片場景,如李小龍、《無間道》、《古惑仔》。 羅淑佩回應指,整個亞洲、講中文的地方,一定認識香港文化,而政府需用好“珍貴的寶藏”,并會聽取大家意見,又指去韓國旅游的話,“好多時會話呢個系某套韓劇喺度拍”,認同香港也可展示電影拍攝場地。
政府期望10年后產業產生的價值會達至2,000億元,就業人數增加至264,000。 委員會主席、選委界馬逢國表示,過去文創產業在2005至2022年,每年產值平均增長是5.5%,就業人數由17.2萬至22.1萬,平均每年約增加2,880個職位; 而2022年至2034年,政府預計產值會由1,221億元增加到2,000億元,每年只增長4%,而人數增長每年只有2,750人,少于過去17年。
馬逢國對此表示“不理解”,因過去15年政府沒有特別政策鼓勵行業發展,且影視行業、音樂唱片行業等處于“極之低潮”,但仍然能維持每年5.5%增長,而政府投入很多基建,如西九、啟德體育園、文化中心等,合共總投資逾千億,他質疑投入如此大的情況下,理論上應有更大期望,但政府藍圖只提出4%增長,斥“極之保守”。
羅淑佩回應指,數字“今日回應唔到”,需要再研究計算基礎,不過她認同政府投入非常多,“應該可以有更加多的增長和效益”。
選委界陳凱欣表示,1997年特區政府成立時已經表示要推動創意產業發展,2000年又成立文化委員會,2005年《施政報告》亦有提出如何加快發展,且藍圖內容如工廈變劇場、發展電影電視業早已提出,詢問“過去20幾年出咗咩問題”,指當局需正視問題,不然又是“紙上談兵”。
羅淑佩指,自己上任僅三日,未可以“話畀大家聽我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出咗咩問題”,但會認真審視,而藍圖中提出產業化,她指過去20多年政府對于文藝創意產業的投入不斷增加,認為需要做好產業化,增加行業發展空間。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