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近日揚言要在上任的第一日,就要以行政命令廢止出生公民權,其適法性引發爭議,并牽涉到許多國家婦女來美的生育旅游的趨勢,也使得美國憲法第14項修正案再度成為話題。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大量非法移民來自墨西哥、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如果出生公民權被取消,這些移民的子女將無法自動獲得美國國籍,可能面臨無國籍或需返回父母的原籍國。其次,近幾十年來,亞洲也曾有許多國家的婦女來美生旅游,但在2015年聯邦曾經在南加州打擊生育旅游,使得這個行業化整為零,游走灰色地帶。
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明確規定:“凡在美國出生并受其管轄的人,即為美國公民?!边@是一項憲法保障的權利。該條款于1868年通過,旨在保障內戰后非裔美國人的權利,象征美國的包容性與民主原則,實施了一個半的世紀,也有其穩定性。
憲法如何解釋出生公民權,跟當年華人打憲法官司申張權益有關。1898年的“黃金德案”(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為出生公民權奠定了法律基礎。當時最高法院裁定,即使父母非美國公民,凡在美國出生者均享有公民資格。這一判例成為保護出生公民權的堅實法律依據。若新政府試圖廢除該權利,需說服最高法院推翻該判例。
然而,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認為,出生公民權為非法移民提供了不當誘因,助長了所謂的“生育旅游”與公共資源負擔,甚至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因此可能引用《移民與國籍法》(INA)中的相關條款,主張現行政策違背國家利益,并進一步試圖利用保守派占多數的最高法院來重新詮釋這一權利。
事實上,特朗普在2018年曾提議以行政命令廢止出生公民權,但未能付諸實施。有法律界人士認為,此次若再推行,他極可能希望藉此引發法律訴訟,讓案件最終進入最高法院。雖然大多數憲法學者認為修憲難度極高,但部分律師指出,在條文字眼的詮釋上仍有解釋的空間,特別是保守派法官可能采取不同的法律觀點。
廢除出生公民權也可能對美國社會和經濟帶來深遠影響,包括增加無國籍人口、削弱新生代的社會融合,以及對美國多元文化傳統的挑戰。有評論主張,出生公民權確保每個人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起點,防止種族或身分歧視,避免了產生一個沒有國籍的“無國籍者”階層,維持社會穩定。
就美國民意觀之,廢除出生公民權可能在特定選民群體中激起支持,但也可能引發廣泛的反對聲音,特別是在移民群體和人權倡導者中,可能再次成為選舉時的議題。
出生公民權的爭議,反映了美國社會對移民政策的長期分歧,常與更廣泛的移民辯論交織,如邊境安全、非法移民政策以及美國的人口結構未來走向。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個過程都反映了當代民意對美國憲法與價值觀的挑戰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