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古洞北新發展區市中心以北的馬草壟發展計劃昨日出爐,總發展面積約52公頃,擬建9800至10700伙,料全數為私人住宅,規模類似沙田第一城。由于馬草壟將有陸路連接河套東面及古洞北,因此建私樓配以休憩等設施,以支援該兩區創科人才的住屋及生活配套的需要。發展局預計,最早可以在2027年展開土地平整工程,當局建議保留現時的馬草壟溪,并在兩旁規劃休憩用地,形成一條南北走向的自然綠廊,貫通古洞北的休憩用地至北面的蠔殼圍濕地。
▲發展局發言人指馬草壟發展,不會破壞濕地緩衝及保護區。
北都公路途經 支援河套創科企業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2031年將有道路,經由馬草壟連接古洞北,而規劃中2039年及以后落成的北都公路(古洞段)亦建議途經馬草壟,馬草壟既可成為河套區與古洞北以至北都其他發展區的連接交匯點,亦可為將來河套區的創科企業提供便捷的社區服務及生活支援。發言人強調,馬草壟發展不會破壞濕地緩衝及保護區。
對于新界北新市鎮“優先發展區 ”及馬草壟發展均主要興建私樓,發展局發言人重申,政府目前已覓得足夠土地滿足10年房屋需求。被問到作為北都主要交通配套的“兩鐵一路”,能否來得及配合兩個發展區落成,發言人指“兩鐵一路”預計2039年后落成,“會是比較長遠嘅時間”,提到土地平整加上起樓需時約7年時間,即“優先發展區 ”首批入伙居民,應會主要靠香園圍公路出市區,馬草壟則主要靠2027年落成的古洞北站出入,考慮到新界北主要服務跨境人流,未必全都是來往九龍和香港上班,目前初步評估交通能夠承受,“下一個階段做詳細設計時,會就交通影響做多一點分析”。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專題 更多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