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4年12月29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去世,享年100歲。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總統拜登當天表示,為紀念卡特,將下令在華盛頓特區為其舉行國葬。
拜登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美國人,我將下令在華盛頓特區舉行正式的國葬?!?/p>
拜登在29日的聲明中,還向前總統吉米·卡特致敬。拜登稱卡特是一位“杰出的領導人、政治家和人道主義者”。拜登贊揚了卡特的“偉大品格、勇氣、希望和樂觀精神”。
近年來,卡特數次與病魔搏斗。2015年,卡特被診斷患有惡性黑色素瘤,癌細胞擴散至肝臟和腦部。經過治療,卡特自稱已經痊愈。2019年,卡特多次跌倒并接受了髖關節置換手術。
2023年2月18日,美國卡特中心發表聲明稱,卡特決定在佐治亞州的家中接受臨終關懷。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9日,卡特中心宣布,美國前第一夫人羅莎琳·卡特于當天去世,享年96歲。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28日,卡特在亞特蘭大罕見公開露面,出席已故妻子羅莎琳·卡特的追悼會。他抵達時坐在輪椅上,腿上蓋著一片繡有妻子臉龐的毯子,沒有說話。這也是其最后一次公開露面。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3年11月28日,美國前總統卡特抵達亞特蘭大格倫紀念聯合衛理公會教堂,參加其妻子羅莎琳·卡特的悼念儀式。
美國史上最年長的前總統
卡特生于1924年,民主黨人,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國第39任總統。1980年卡特尋求連任,最終敗給共和黨籍的里根。
在卡特總統任期期間,其政府重要的外交政策成就包括巴拿馬運河條約(逐步歸還巴拿馬運河及運河區管轄權)、戴維營協議、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條約、與蘇聯的雙邊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等。
自1981年離開白宮以來,卡特夫婦一直在佐治亞州普萊恩斯的家中生活。
1982年,卡特與妻子共同創辦非營利政治機構“卡特中心”,將精力投入促進世界和平、人權和公共健康。2002年,卡特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對推動全球和平事業作出的貢獻。
2019年3月,他超越了喬治?H?W?布什(老布什),成為美國史上最長壽的前總統。
“中美關系領路人”
1978年底,卡特與鄧小平決定兩國建立外交關系。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ㄌ匾啾蛔u為“中美關系領路人”。
美國東部時間1979年1月29日,卡特和夫人在二十英尺長的紅地毯盡頭敬候。鄧小平乘坐的黑色貴賓車徐徐駛來,當鄧小平剛從車上下來,卡特立即跨步走上前,二人緊緊握手,笑容滿面。
歡迎儀式結束后,卡特和夫人引導鄧小平和卓琳登上了白宮南面的波爾迪陽臺,向人群揮手致意。這個自然的瞬間被定格為鄧小平此行的經典一幕。
據說,鄧小平和卡特見面不久,就有了一見如故的感覺,鄧小平送給卡特一幅蘇杭的雙面刺繡,而卡特給鄧小平準備了三罐熊貓牌香煙。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鄧小平對美國進行了為期九天的正式訪問,并與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共同簽訂了《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共同開辟了中美關系的新時代。
“一生最正確的決定就是與中國建交”
1977年至1981年,卡特和鄧小平討論中美建交時,在美國國內面臨很大壓力??ㄌ卣f,當年做出美中建交的決定“使我非常不受歡迎,但我做了正確的決定”。
卡特1977年7月7日在其私人日記中這樣記錄了建交前自己承受的巨大壓力:“伍德科克(后出任美國首任駐華大使)和國務卿萬斯來到白宮。我告訴他們要與中國正式建交的決定。伍德科克一周以后就要去北京。我對他說,與中國建交是可行的,我要向所有美國人民說明這一點,并愿為這一決定承擔所有政治責任?!?/p>
卡特告訴記者:“我作出這個決定之后,遭到羅納德·里根的猛烈抨擊。他指責我們拋棄了臺灣,并且在1980年大選中借此攻擊我,并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笨ㄌ刈罱K在198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輸給了里根。
正如中國駐美大使謝峰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所憶及的,與中國建交是卡特口中他“一生最英明正確的決定之一”。
卸任后多次訪華
1981年,卸任總統后的卡特與羅莎琳受邀訪華,受到極高的禮遇。此后40多年里,兩人多次訪華。
2014年9月,中美建交35周年,年近90歲的卡特再次到訪中國,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中美建交35周年招待會,并先后訪問北京、西安、上海等地??ㄌ卮舜卧L華期間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兩國關系的正?;瘞砹藰O大的穩定性,美中建交之前,亞洲地區很多年都處在戰爭之中?!岸谶^去35年只有和平,我們看到了更多利益而不是分歧?!?/p>
2019年1月,卡特在“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暨第七屆卡特中心中美關系研討會”上致辭說,美中自1979年正式建交后,不僅兩國實現了更快更好的經濟增長,東亞地區也從此前的戰亂和沖突走向和平與穩定。
2020年8月,美國卡特中心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舉辦中美民間外交視頻對話會,卡特在賀信中表示,美國與中國的接觸政策使兩國和世界享有空前的和平與繁榮,盡管存在分歧,兩國仍能在諸多領域展開合作。
作為中美兩國正式建交的見證者,卡特多次表示,中國的崛起并不是威脅。
卡特曾說,未來美中兩國仍將在文化、政府和歷史背景上有所不同,并且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但青年學生的差異并不大,因此不要忘記提醒青年人,美中分歧總是要遠遠小于雙方得到的益處。
來源:中國新聞社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