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偽冒匯豐中銀短信再現,認住“#”防墜陷阱

    發布時間:2025-01-05 14:02

    電話詐騙和網上騙案日益猖獗,近日再有市民收到偽冒匯豐(005)發出的短訊,騙徒以發送人名稱HSBC發送短訊。 事實上,不少詐騙短訊會冒認銀行、電訊公司及連銷零售商店,市民一不留神就會中計及招致損失。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于前年12月28日已推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所有已獲官方認證發送人的SMS,均會以“#”號作為開頭,以方便市民識別。 截至今年1月3日,已有436間機構參與,登記共2,387個短訊發送人名稱。 參與機構包括電訊商、銀行,政府部門等。

    根據市民提供的短訊截圖,該偽冒匯豐內容指ALIBABA代理商會員權限已開通,享全年購買優惠,年費36,800元,并建議客戶致電聯絡了解退訂詳情。 不過該短訊繁簡混雜,例如寫道“請留意戶口余額變動”。

    匯豐:已停用HSBC作發送人名

    匯豐曾發聲明指,該行已在去年1月28日起,已加入“短訊發送人登記制”,使用已登記發送人名稱包括#HSBC、#HSBCsecure、#PayMe及#HSBCnotice,向本地流動電話用戶發出單向短訊,以便客戶識別真假短訊,預防騙案發生。 匯豐又指,已停用HSBC作為發送人名,更加不會通過短訊鏈接,要求客戶提供敏感個人資料、登入匯豐網上理財,或接至第三方提供的保險網站。

    除了匯豐外,上月亦有市民收到聲稱由中國銀行傳出的短訊,提示保險費用自動從賬戶扣除的短訊。 中銀香港(2388)特發聲明指,與該短訊沒有任何關系,該行現已加入“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并使用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予于該行登記的流動電話號碼,該等名稱包括:#BOCHK、#BOCHK_TXN 及#BOCHK_CC。

    此外,就可供接收者以發送人號碼直接回復的短訊或雙向提示短訊,該行會繼續通過以下其中一組電話號碼:+852 622649931110或 +852 645063570006,發送雙向提示短訊至于該行登記的流動電話號碼,與相關客戶進行確認。

    中銀香港又提醒客戶及公眾人士慎防虛假短訊,應先核實任何聲稱由中銀香港發出的短訊,切勿透過短訊、電郵、網上的超鏈接、二維條碼或附件登入銀行賬戶或提供個人資料(包括密碼)。

    根據“守網者”網站資料指出,近期SMS騙案常用的手法,是在短訊中聲稱受害人的積分快到期,或可以低價換領會員限定獎賞,并附有釣魚鏈接,當受害人透過鏈接進入假網站并輸入登入及信用卡資料,騙徒就可以盜用受害人的積分或碌卡購物。

    另一方面,“短訊發送人登記制”首階段已覆蓋本地主要電訊商,因此已登記的電訊公司發消息時,可以看到以“#”開頭的公司名稱,例如#CMHK、#1010、#csl、#3HK、#SmarTone、#HKT、#Netvigator及#HKBN等等。

    除主要電訊服務供應商外,主要銀行及個別政府部門均已經參與。 若有需要,亦可查閱由通訊辦設立的登記冊,核實收到“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所屬的“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的公司或機構。

    網站又提醒,市民收到任何短訊都要提高警覺,千萬不要向身份未經核實的短訊發送人披露任何個人、銀行戶口或信用卡資料、轉賬金錢或開啟短訊內的超鏈接,如有懷疑,應立即向警方舉報。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