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對話”網站1月9日文章,原題:隨著特朗普即將入主白宮,中國和拉丁美洲可能會嘗試建立更深入的關系 在特朗普第二次贏得美國大選幾天后,中國領導人(以視頻方式)出席秘魯錢凱港開港儀式。中國領導人的出席象征著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不斷上升。
第一屆特朗普政府對包括秘魯在內的許多拉美國家采取對抗立場,這使拉美加深與中國的合作關系。中國看到機會,通過貿易協議和投資將自身定位為比美國更可靠和有益的合作伙伴。過去20年來,中國成為拉美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
人們普遍認為,特朗普的首個任期驅使拉美國家遠離美國價值觀和同盟并轉向中國。拜登政府對改善拉美關系幾乎毫無作為。特朗普的競選言論表明,他即將開始的第二任期將延續這一趨勢。中國當然已經做好準備,只要有機會就將進一步加強與拉美地區的合作伙伴關系。
2025年,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國家可能成為特朗普政府的目標。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并將對華強硬政策列入其“美國優先”議程。與此同時,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也可能導致美國減少對該地區的援助,結果可能導致拉美國家尋求與中國建立更牢固的關系。相比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援助和投資,共建“一帶一路”相關項目通常被認為更具吸引力,因為它們對接受投資的國家要求較少。
與中國的牢固經濟關系對拉美國家具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在后疫情時期遭受經濟不穩定并尋找新增長和發展途徑的國家。重要的是,中國過去10年來對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和能源行業的投資已經相當可觀。此類投資不僅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還加強雙邊外交關系,使中國成為該地區重要的發展合作伙伴。
不干涉主義是中國外交政策吸引拉美國家的另一個方面。該政策強調尊重其他國家主權和世界各國選擇自身發展道路的權利。中國將自身形象呈現為一個不同于西方大國的國家。這使中國能將自身描繪為發展中經濟體伙伴,表明與拉美國家團結一致。這與美國干預該地區許多經濟體內部事務的復雜歷史形成鮮明對比。
隨著特朗普的做派日益偏向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拉美國家可能會發現中國做法更符合其自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