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黎智英案│黎智英承認2019年曾和當時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及國家安全顧問會面

    發布時間:2025-01-22 12:52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今日(22日)踏入第123日審訊,黎智英第31日出庭自辯,控方第5日盤問黎智英。黎智英承認他在2019年曾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時任國務卿蓬佩奧、時任國家安全顧問波頓會面,其后黎出席訪談節目及撰文發表意見。黎雖稱他沒有要求美國制裁內地香港官員子女,但卻被指出曾多次建議美國政府拒發及取消內地香港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遭法官指其說法自相矛盾。

    黎智英于2019年7月拜訪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

    ▲黎智英于2019年7月拜訪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

    控方重提黎智英在2019年7月10日與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簡稱FDD,專注于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研究的美國非牟利研究機構)的訪談片段,訪談題為《抗爭、打擊、香港的未來:與黎智英的對話》(Protests, Crack Downs, and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A Conversation with Jimmy Lai),訪談主持人為FDD高級副研究總裁、美國作家喬納森香潔兒(Jonathan Schanzer),嘉賓為黎智英,出席者包括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基恩(Jack Keane)、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伍夫維茲(Paul Wolfowitz)、“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

    對于美國擁有“核武”便能在一分鐘內打敗中國言論,黎智英指他并非指真正的“核武”,而是以“核武”比喻道德價值觀。法官李素蘭即指:“黎生,聽眾即時聽到你在訪談節目的言論時,怎么能理解這是一個比喻”,又指黎即使當時是以“核武”比喻道德價值觀,黎的想法亦是無聲的,沒有人會知道黎當時是以“核武”比喻道德價值觀。法官杜麗冰亦指黎在發表意見時沒有明確指自己當時以“核武”比喻道德價值觀,黎則回應指整個對話涉及中美冷戰,而冷戰正是較量道德價值觀,故他認為他的說法非常清晰。黎亦確認他借取了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女助手Mary Kissel的想法。

    對于黎智英的好友、蓬佩奧時任女助手Mary Kissel曾建議黎智英與蓬佩奧會面時可建議美國制裁打擊香港示威者的內地香港官員子女,黎指他最后只要求美國制裁內地香港官員,沒有要求美國制裁內地香港官員的子女。

    法官指黎說法自相矛盾

    法官李運騰指出,黎智英早前稱他沒有要求美國制裁內地香港官員的子女,但卻建議美國政府拒發內地香港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說法自相矛盾,前言不對后語 ,黎則指拒發(deny)學生簽證不算是制裁。

    法官李素蘭再指出,黎提議外國取消內地香港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黎智英便承認“你可以說這是制裁的一部分”??胤搅碇赋?,黎建議美國政府拒發內地香港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其后建議美國政府取消內地香港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可見黎的建議越來越進取且咄咄逼人。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