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朝野對立持續升溫,民進黨喊出大罷免,臺灣學者認為,未來政局只會更混亂,罷免結果直接牽動2026地方選舉與2028大選,但大罷免不可能成為未來政治慣例;至于民眾黨在藍綠“互罷”的過程中,則會待價而沽,換取2026籌碼。
▲臺中市藍綠8“立委”身陷大罷免潮,市長盧秀燕(中)于26日到西區慰問流浪漢時表示,8位“立委”不論藍綠都很優秀,做得很好、很辛苦,她雖不是“立委”但是見證人,希望大家支持他們。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勛斷言,大罷免會讓中間選民感到厭煩,不去投票,藍綠只能靠基本盤決勝負,雖然民進黨認為自己的基本盤更堅固,但他預測,這次結果仍是原地踏步,綠營未來要再發動罷免就會比較收斂,所以大罷免不可能成為慣例。
鈕則勛也說,國民黨要區域聯防反制,地方首長一定要幫區域“立委”顧盤,包含臺中市長盧秀燕、臺北市長蔣萬安,若有一席“藍委”被罷免,便會傷及政治能量,有不能輸的壓力,“可以說2026選戰已經開打”。
不過,鈕則勛也指,如果最后國民黨成功守住,反而是“綠委”遭罷免、補選也選輸,絕對直接沖擊賴清德的連任之路。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則強調,過去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憲訴法》、《選罷法》、《財劃法》修正案通過后喊出罷免,回響不大,但總預算過后民間罷免聲浪變高,“是藍白兩黨自己替大罷免添加柴火”,這次是因為藍白在“立院”不照程序走,預算審查提案很離譜,引起民間反彈。
至于8席“白委”皆是不分區,依法不得發動罷免,鈕則勛認為,大罷免給了白營休養生息的空間,白營會先按兵不動,待藍營去尋求幫助時,就可以拉高自身籌碼,也賣藍營面子,2026縣市長選舉時,可能有合作、禮讓空間。
陳方隅也說,藍白合對白營有利,民眾黨一定力挺國民黨,甚至跳出來罷免“綠委”,藉此增加聲量,有助縣市長選舉。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