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美媒 中美關稅博弈走向分析

    發布時間:2025-02-25 11:46

    美媒《歐亞論壇》2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對特朗普關稅的論述。文章摘編如下:

    2025年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決定對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商品加征額外關稅。然而,經過與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和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謝因鮑姆·帕爾多的磋商,特朗普同意將關稅實施推遲一個月。

    2月4日,特朗普表示將與中國領導人“適時”對話,并宣布不急于行動。而中國則在同一天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對80種美國進口商品加征10-15%的關稅,并將一些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實施對關鍵礦物的出口管制,并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國。

    中國專家認為,通過強硬措施,中國已為特朗普2.0的關系定下基調。中國媒體展開宣傳,強調在多個顛覆性技術領域的突破,展示了中國的科技實力,并明確表示中國在許多領域已超越美國,具備強大的工業生產和供應鏈優勢,迫使美國接受中國的崛起。

    然而,特朗普的加征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仍存疑,關鍵問題在于:成本最終由美國消費者還是中國企業承擔。中國希望商家將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從而加劇通脹并激化民眾不滿,迫使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讓步。

    同時,中國制造業面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階段性挑戰,低價競爭已使得國內企業通過裁員和研發削減來降價,導致價格下降、企業利潤減少,進而影響民眾收入和消費能力。專家指出,若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將中國從創新型科技帶回到“削減成本、假冒偽劣”的時代。

    中國也面臨外部市場的價格競爭壓力,尤其是在汽車和太陽能行業,價格戰使中國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虧損。對此,戰略界呼吁企業避免繼續惡性價格競爭,保持盈利底線,并專注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中美關稅戰的關鍵在于美國消費者對通脹的容忍度和中國制造業的利潤空間。印度等國家需密切關注這一局勢,以謀求自身利益。

    編譯/迪巴拉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