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上,婁勤儉談及DeepSeek、中國經濟、美方單邊加征關稅、中歐關系等熱點話題。
大會5日開幕11日閉幕
婁勤儉介紹,十四屆全國人大實有代表2929名,目前已有2893名代表向大會報到。
大會將于3月5日上午召開,11日下午閉幕,會期7天,共安排三次全體會議。
大會議程共有七項:
第一項,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第二項,審查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第三項,審查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第四項,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議案;
第五項,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第六項,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第七項,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會議期間將舉行3場記者會,請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就外交、經濟、民生主題回答記者的提問。每次全體會議前將安排“代表通道”,介紹履職情況,反映代表心聲;全體會議后將安排“部長通道”,解讀政策措施,回應社會關切。
2024年立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婁勤儉表示,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著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時俱進、發展完善。一年來,審議法律案39件,通過了其中的24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4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4件。
點贊DeepSeek:代表著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
會上,有記者問及DeepSeek,婁勤儉表示,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進展,代表著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由中青年組成的主創團隊正在挑起中國科技事業進步的大梁,值得點贊!
婁勤儉還表示,DeepSeek公司堅持開放開源的技術路線,開源共享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的普遍應用,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通過DeepSeek這類公司的興起,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創新性和包容性。
婁勤儉還談及,中國依法保護數據隱私和安全,同時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反對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推動彌合科技鴻溝,避免科技創新成為“富國和富人的游戲”。
將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盡快出臺
婁勤儉表示,去年12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上個月又進行了再次審議。一審后,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全國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還通過座談、調研等方式聽取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方面意見。
草案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寫入法律,把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舉措上升為法律規范,對于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下一步,將根據常委會繼續審議情況和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認真做好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推動法律盡快出臺。
談美方單邊加征關稅:干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有記者提及,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再次加征10%關稅將生效。
對此,婁勤儉表示,中美兩國都在追逐各自的夢想,都致力于讓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建交46年來,中美貿易額增長了200多倍,雙向投資存量大約2500億美元,不僅為各自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有力促進了全球經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理應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貿易爭端也應在世貿組織框架內解決。美方單邊加征關稅的做法,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干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婁勤儉說,作為兩個國情不同的大國,中美之間難免會有一些分歧,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對等互惠的基礎上,同美方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各自關切,但絕不接受施壓和威脅,將堅決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共同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回到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婁勤儉在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表示,不可否認,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穩定外需面臨的困難挑戰加大。從國內看,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但我們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中歐關系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婁勤儉表示,2025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50年的事實一再證明,中歐沒有根本利害沖突,也沒有地緣政治矛盾,是相互成就的伙伴。中歐經貿關系總體平穩發展,經貿合作不僅促進了雙方經濟發展,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中歐在許多領域的合作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
“這里,我想強調的是,中歐關系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發展中歐關系,關鍵是要充滿信心,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眾淝趦€說。
2024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已發行完畢
婁勤儉表示,截至去年年底,2024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已全部發行完畢,大部分地區已完成置換。2025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發行相關工作已經啟動。這有效防范化解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力保障了地方財政平穩運行,支持推動了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監督,特別是加強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實施情況的跟蹤監督,推動進一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積極穩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助力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有記者問及,中國經濟放緩是否會影響其未來幾年的國防預算和軍事現代化?
婁勤儉表示,中國國防費從2016年起連續9年保持個位數增長,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多年維持在1.5%以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和平是需要實力來守護的。一個擁有強大國防的中國,才能更好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好履行大國國際責任義務、維護世界和平穩定?!?/span>
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成為生活現實
婁勤儉表示,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粵港澳居民“心聯通”不斷提升。
從經濟情況看,5年多來,大灣區經濟總量上升至超過14萬億元。從要素流動看,粵港澳三地貨物、資金、人員流動更便捷,“1小時生活圈”從發展愿景成為了生活現實。2024年訪港旅客數量達到4500萬人次。從民生角度看,在中央大力支持下,香港多措并舉增加房屋和土地供應,解決居民住房問題;澳門協和醫院建成使用,增加了醫療資源的供給。從法治建設看,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下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的高度認可。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