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12日獨家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臺灣半導體龍頭臺積電已向英偉達(Nvidia)、超威(AMD)及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等企業提議,以新設合資企業形式經營美國半導體企業英特爾(Intel)的晶圓代工業務,由臺積電負責該部門營運,但持股比例不超過50%。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中時資料照片
▲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勛。中時資料照片
報道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動美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之際,極希望能重振英特爾的命運,美國政府先前曾要求臺積電協助英特爾扭轉困境,臺積電早在3日宣布擴大對美投資前,就已向潛在投資方提出合資企業一案。然而,上述多方合作的談判尚處初期階段,金額尚在評估,由于美方不樂見英特爾代工部門完全落入外企之手,任何交易仍需取得美國政府批準。
美國芯片供應鏈 仍有隱憂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3日與特朗普會后宣布擴大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建設3座晶圓廠、研發中心和2座先進封裝廠。然而,《金融時報》指出,鉅額投資也無法消解美國在芯片供應鏈的戰略問題,即臺積電高度依賴臺灣生產先進芯片,即使追加對美投資,也無法改變現狀。若臺海局勢惡化,美國芯片供應鏈的安全仍存隱憂。
同時,若英特爾全面退出制造業務,將進一步強化臺積電的市場主導地位,同樣對美國芯片產業有不利影響。文中稱,臺積電缺乏競爭對手并非美國所樂見,在白宮為吸引外企設廠而沾沾自喜時,也需要為英特爾尋找解方。先前已有跡象表明,特朗普希望臺積電向英特爾伸出援手,彌補美國在芯片生產方面的不足。
路透指出,英特爾董事會內部意見分歧,部分成員強烈反對將代工部門交由長年宿敵管理。英特爾前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原先力推代工業務,但去年12月離職后,繼任者決定擱置即將問世的新一代人工智慧芯片。
在制造層面,英特爾與臺積電的技術與設備都存在高度差異,讓合作面臨成本與人力的雙重考驗。英特爾正和英偉達及博通測試最先進的18A制程,試圖縮小與臺積電的差距,但雙方在18A技術評估上的歧見已成談判中一大爭端。
根據公司財報,英特爾2024年凈損高達188億美元,為1986年以來首度出現虧損。英特爾近年在先進制程技術競爭中落后臺積電,喪失競爭優勢,股價近一年內大跌56%之多。惟此消息一出,投資人大受鼓舞,英特爾12日美股開盤上漲逾5%。
經濟學人 不看好美半導體復興
不過,特朗普政府雖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復興抱有高度期待,但面臨多重挑戰?!督洕鷮W人》指出,美國政府雖透過《芯片法案》提供500億美元,促使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企業在美國擴大投資,但進展緩慢,恐怕到特朗普任期結束也難有顯著改變。
文中稱,海外半導體企業赴美設廠面臨建廠時間長、成本高昂及人才短缺等多項問題。例如,臺積電位于亞利桑那州的最新晶圓廠造價高達200億美元,遠超政府補助金額,在美建廠需要38個月才能啟用,耗時接近臺灣2倍。據產業研究機構估算,2025年底,臺積電約有3.5%先進產能位于美國,但2030年美國晶圓廠全數投入運作時,占比也僅會提升至10%水準。換言之,特朗普卸任后,臺積電幾乎所有先進芯片的生產仍將留在臺灣。
谷立言:臺美合作非零和游戲
臺積電擴大對美投資,引發臺灣內部憂慮臺積電資源分散?!懊绹谂_協會(AIT)處長”谷立言12日指出,臺美合作并非零和游戲,客戶當然會希望取得高端制程,但人才仍會留在臺灣推動研發,以產業發展角度來看,臺灣無法單獨滿足全球需求,赴美投資很合理,方向正確,對其是一大加分。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卻稱,臺灣民眾擔憂臺積電變美積電,絕不是杞人憂天,這是讓美國再次偉大,還是讓臺灣變得更加強大?
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