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特朗普發起貿易戰影響全球經濟,汽車業特別受沖擊,對加州雄心壯志的電動車目標是一則壞消息。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特朗普對進口車和汽車零件上周實施25%關稅,沒有一家汽車制造商幸免于難,特別是電動車。電動車零件比燃油車少,但其三分之一成本來自電池,且主要來自中國。
▲圖為三藩市民眾今年3月15日在特斯拉經銷店外聚集抗議。美聯社資料圖片
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法律、能源及環境中心氣候專案主任艾爾金德(Ethan Elkind)直言,關稅對電動車的傷害恐大于內燃機面對的影響,因為電池大多數來自外國,關稅將大增電動車成本。
民主黨前總統拜登任內開始提高中國制鋰電池的關稅,但同時提供數十億元補貼提高國內電池和電池材料的生產。特朗普上任后,簽發行政命令推翻拜登的電動車銷售目標,又凍結配套開銷,甚至威脅取消7,500元資助民眾購買電動車等聯邦對綠能投資的支持,國會也在考慮是否撤銷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所訂立的電動車計劃。
曾任CARB成員的戴維斯加大(UC Davis))交通研究所所長斯珀林(Daniel?Sperling)表示,成本和監管的多重不穩定性,無疑會減緩汽車制造商的電動車計劃,“長遠來說,這些關稅是汽車業一場災難”。
汽車制造商所面臨的沖擊主要取決于其供應鏈位于美國國內還是國外。加州一些銷量最好的電動車勢必最受影響,例如福特電動跑車Mustang Mach-E、平治電動休旅車EQE和寶馬電動轎車i4,這些熱門車款占加州去年新車銷量的6%。根據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員會(NHTSA)資料,這些電動車產自美國的零件較少。
特斯拉則是例外,所有電動車都在美國制造,60至75%零件產自國內。然而加州人會否因特斯拉較便宜轉投特斯拉仍屬未知之數,從特斯拉占加州新車市場份額由四年前近80%降至去年52%可看出端倪。部份原因是出于寶馬、韓國起亞和現代等車商的電動車競爭增加,也與創辦人馬斯克極右政治立場和受特朗普指派大砍聯邦開支激怒不少民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