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長三角遇上大灣區|江蘇高新技術企業超5.7萬家,3方面加強與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

    發布時間:2025-04-25 09:06

    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地區,作為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正快速推動區域經濟的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百年變局下,這兩大區域如何創造協同合作新機遇,備受關注。

    “長三角遇上大灣區”網絡主題采訪情況通報會

    4月24、25日,由江蘇省委網信辦和省廣電總臺聯合主辦,荔枝新聞中心組織發起的“長三角遇上大灣區”融媒新聞行動,走進南京。江蘇省發改委、省科技廳負責人向采訪團介紹了江蘇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以及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有關情況。

    全國約2/3院士在江蘇創新創業

    江蘇省委網信辦副主任劉偉表示,去年大灣區的經濟總量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香港和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分別上升2.5%和8.8%,廣東省的生產總值突破了14萬億元,長三角一市三省的生產總值達33.2萬億元,占全國GDP的24.7%。長三角與大灣區這兩大區域之間加強碰撞、對話、交流、聯動前景令人期待。

    據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曹陽介紹,去年江蘇 GDP 增長5.8%,今年一季度增長5.9%。去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50.7%,今年一季度是11.4。

    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張橋則表示,2024年,江蘇區域創新能力排名躍升至全國第二,研發投入強度達3.33%左右、處于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首次超過50%,3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5.7萬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92.2%以上;科創板上市公司、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中國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均居全國前列。

    據悉,全國約2/3的院士在江蘇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工作處全國前列。

    在有關長三角與大灣區協同合作方面,張橋介紹稱,江蘇重點在三個方面加大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合作:一是深化科技交流。江蘇省科技廳與香港創新科技署簽署《關于開展科技創新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舉辦科技交流會;二是強化聯合攻關。在省科技計劃中設立與港澳科技合作項目,去年在人工智能、精密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立項支持江蘇與香港、澳門創新實體間科技合作項目12項,累計達42項,其中與香港合作29項、與澳門合作13項。

    三是優化平臺布局。推動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共建香港理工大學南京技術創新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無錫科技創新研究院、香港應科院長三角成果轉化中心等創新合作載體,支持東南大學在深圳建設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無錫·橫琴粵澳協同創新中心落地珠海,蘇豪控股集團與省產研院共建的“集萃蘇豪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香港揭牌,初步形成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應用”全鏈條合作模式。

    張橋稱,作為國內創新活力最強的地區,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強強聯手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將更大力度加強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記者團走訪科技前沿陣地

    24日在南京,采訪團記者們走訪了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江蘇省產業研究院等科技前沿陣地,參觀紫金山實驗室,深度體驗南京這座歷史之城如何構建科創成果轉化體系、釋放創新資源活力。

    紫金山科技城

    作為省市重點打造的重大科研平臺,紫金山實驗室是長三角地區科創融合產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實驗室正在牽頭國家6G總體技術研究項目,構建了首個端到端6G綜合試驗平臺,一項項具有世界領先性的科研成果正在加速落地,其中多項科技成果正是來自于區域協同創新。

    紫金山實驗室

    而于2013年12月成立的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作為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定位于科學到技術轉化的關鍵環節,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的通道,為江蘇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持續提供技術支撐。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郜軍表示:“江蘇和長三角區域有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大灣區有很好的電子信息以及互聯網產業基礎,雙方之間其實可以按照市場的邏輯,遵循產業發展的規律進行很好的協作,能夠促成這些創新要素、創新項目、創新團隊更高效率落地,更快地成長?!?/p>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