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22日山西省陽泉市一間電影院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當時24歲的礦工高海平引爆一個簡易土制炸彈,造成包括自己在內32人死亡,127人受傷。而作案動機,竟然只因為戀愛受挫心生怨恨,企圖約前女友“睇電影”時引爆自制的炸彈“攬住一齊死”,并拉百余人陪葬。
▲保存至今的陽泉三礦俱樂部建筑。
兇徒約前女友看電影引爆炸彈
1981年7月22日高海平約了前女朋友一起去陽泉的三礦俱樂部看電影《梅花巾》,當晚俱樂部戲院內座無虛席,電影開場約20分鐘后(約晚上8時),觀眾席前排突然發生劇烈爆炸,沖擊波導致碎片飛濺至19米高空,甚至擊穿戲院天花板,墻體、地面遍布血跡、現場血肉橫飛,影院內陷入混亂,幸存者爭相逃生。官方統計顯示,爆炸造成32人當場死亡,127人受傷(其中44人重傷)。
▲凹形炸坑內提取到的部分金屬碎片。
▲爆炸后的電影院。
▲爆炸中心現場。
行兇者染黃發穿軍裝
警方事后調查鎖定爆炸來自電影院內第25排2號座位,爆炸物為銨銻炸藥,安裝于鐵制容器中,通過電池和雷管手動引爆。警方初時通過座位購票記錄鎖定礦工趙建軍(化名),但其稱與一位穿著綠色軍裝,孭著黃色斜背袋,染了黃發的男子換了票,以便和妻子坐在一起。由于當時染黃發的人并不多,加上5排4號的幸存觀眾表示,曾與2號座位的觀眾發生碰撞,特征和趙建軍形容一致,而且當時發現他的斜背袋是一個有電池和電線的裝置,當時還覺得他是個工程師,萬萬沒想到那個袋里竟然是個炸彈。最終調查指向高海平。
動機竟是“被女飛”報復社會
警方調查指,高海平因戀愛受挫心生怨恨,企圖借著約會前女友看電影,在電影院內當場引爆炸彈,來個玉石俱焚。根據目擊證人所指,高海平當時曾離開座位一段時間,很有可能就是看看前女友有沒有出現,然而前女朋友失約,于是高海平返回座位,將放在膝蓋上的炸彈引爆,通過制造爆炸報復社會,以致無辜的31人死亡(未包括兇手),127人受傷,此案被定性為個人極端報復行為。
法醫亦通過現場殘留的縫匠肌組織及爆炸殘留物(如破袋、衣物碎片),確認高海平為作案者,其本人也在爆炸中身亡。
爆炸事件震驚全國
據悉,案件引發中央高度重視,公安部成立專案組,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批示嚴查。時任山西省省委書記的霍士廉連夜抵達陽泉,指揮現場的搶救工作;為盡快查明原因,公安部三局、五局以及北京市公安局的刑偵技術人員,奉公安部趙蒼壁部長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陽泉,會同山西省公安廳和陽泉市公安局的刑技人員,一起對現場進行勘查。
刑偵人員后來由現場找到尸塊所穿短褲布片,發現位于爆炸中心的人就是24歲的礦工高海平。警員搜查高海平的住處,搜出了和現場提取相同的金屬絲;在一張涂蠟的包裝紙上,提取到硝銨炸藥的成分,和現場發現的炸藥成分相同。至此,高海平基本上可以確定就是這宗爆炸案的兇手。
調查人員發現“遺書”
此外,還在高海平的書桌抽屜里發現了一張信箋,上面由無色的字跡壓痕,經過靜電壓痕成像技術進行字跡還原,確定文字的內容是一封遺書,字跡經過鑒定是高海平親筆書寫。
遺書的內容主要是訴說自己被女友分手后很痛苦,自己已經用盡各種方法挽回,但始終挽回不了女友的心,所以決定邀請女友去看電影的機會,引爆爆炸物和女友同歸于盡,遺書中最后寫道:“不管你來不來,我都會死,永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