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好萊塢無疑是全球電影行業中極負影響力的符號之一。作為長期以來的電影制作中心,好萊塢常常被視為美國電影產業的代名詞,亦是該國娛樂產業的門面,其電影占全球票房市場的份額曾一度超過九成。然而,近年來美國電影業飽受內容創新不足、勞動力成本上升、院線收入減少以及流媒體分流觀眾等問題的困擾,影響力和號召力不斷下降,產業外遷嚴重。好萊塢電影的全球票房占比也在十年間下跌16個百分點。好萊塢怎么走到今天的處境?其面臨著怎樣的困境與挑戰?好萊塢的重振之路前景幾何?《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結構性衰退絕非偶然
“日經中文網”近日援引美國數據調查網站“The Numbers”的統計數據報道稱,美國好萊塢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中的份額近年來不斷下滑。數據顯示,2024年好萊塢電影在全球票房市場的份額降至69.5%。2009至2010年這一數字曾超過90%,2014年也高達85.6%,但該比例在過去10年間足足下降了16個百分點。
在好萊塢電影逐漸“走下神壇”的同時,中國電影的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5.5%升至2024年的16.5%。包括印度、日本在內其他國家的電影產業也在不斷擴大影響力。報道注意到,在曾經以進口西方電影為主的日本,2024年國內票房前十中,已經沒有一部歐美真人電影進入,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
這一份額下降的背后,是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所面臨的多重困境。在美國影視劇行業工作多年的張女士向《環球時報》記者分享了她對近年好萊塢變化的感受。在她看來,當下好萊塢整體制作環境和之前差不多,但項目數量大幅減少。同時,流媒體等新興行業也對傳統制作行業帶來沖擊,“我們業內明顯感到,近些年奈飛(Netflix)、迪士尼+(Disney+)、亞馬遜Prime視頻(Amazon Prime)等流媒體平臺吸引了大量觀眾和內容創作者,改變了觀影習慣?!贝送?,美國電影在內容上也出現了飽和與質量下滑的趨勢,高速生產的內容導致創意枯竭,觀眾逐漸失去興趣。她補充道,美國電影行業的勞資糾紛問題也難以忽視,編劇、演員多次發起罷工。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聰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的電影業走向結構性衰退絕非單獨事件觸發或短期局面,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美國電影業黃金期內依賴高風險、高成本、低創新的制作邏輯,市場對中小型原創影片的容忍度降低,整個系統僅圍繞“大IP+全球市場”這種單一模式構建產業鏈的發展路徑便已經為其行業安全系數下降,乃至衰退埋下了伏筆。加上流媒體等技術與平臺變革的沖擊,特別是政治正確與文化爭議讓許多作品“左右失據”,創作者陷入兩難境地,最終導致美國電影業走向衰退。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好萊塢部分人士之間存在相互敵意,但其將好萊塢稱作是一個“麻煩的地方”,概括了目前好萊塢娛樂業許多人的感受。多年來,由于好萊塢以外的許多地區提供的激勵措施,電影制作一直在遷出好萊塢。2023年演員罷工發生后,在洛杉磯以外地區拍攝影片的趨勢加速。那次罷工使制作停滯了6個月。而預期的反彈并未實現,這讓一些人擔心洛杉磯電影業注定會遭遇與底特律汽車業相同的命運。電影公司的高管們表示,人們仍然強烈希望在好萊塢拍攝,但他們抱怨費用高昂,尤其是在罷工之后。與此同時,在洛杉磯拍攝取得許可的流程非常繁瑣。
誰在承接好萊塢的電影產業
王聰悅介紹說,由于壓低制作成本、利用不同國家稅收與補貼政策、發揮各地技術與專業能力優勢、取材多地場景和自然資源等電影制作和拍攝需要,現在的全球電影制作產業鏈,已經高度全球化、分布化、協作化,不再是某個國家可以單獨完成所有環節的行業。即使是好萊塢這樣的超級影視中心,也依賴世界各地的協作與外包,產業鏈的“碎片化協作”已成常態。多年來,好萊塢企業為了控制成本,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和降低勞動力成本,紛紛將部分影視制作轉移到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及東歐國家。
英國近十多年承接了大量好萊塢影片的制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美國隊長》《奪寶奇兵5》《芭比》以及迪士尼的《白雪公主》真人版都在英國制作,漫威下一部重頭戲《復仇者聯盟5》也已啟動在倫敦的拍攝。去年英國通過承諾退稅補貼,吸收了好萊塢總計高達13.7億英鎊的投資,平均一部好萊塢大片能從中省下約1億美元成本。
離好萊塢更近的加拿大溫哥華也是好萊塢業務外遷的重要目的地。加拿大導演工會全國導演分會主席扎克·利波夫斯基表示,在溫哥華拍攝的影視作品中,90%的版權歸美國公司所有。由于片場租金不到洛杉磯的一半,交通也方便,像“動物邏輯”這類好萊塢動畫工作室干脆直接搬到溫哥華辦公。此外還有《阿凡達3》在新西蘭制作;《疾速追殺外傳:芭蕾殺姬》在捷克拍攝;一些低成本動作片也更愿意前往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進行拍攝制作。
為外國電影提供制作服務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電影業的重要部分,兩國與好萊塢也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聯系。根據澳大利亞電影局的統計,2023年—2024年,澳大利亞在影視制作上共投入17億澳元(1澳元約合4.6元人民幣),其中7.67億澳元都用于為國際影視作品提供制作服務。
著名好萊塢電影《指環王》此前在新西蘭取景,位于該國懷卡托大區的“霍比屯”成為影視劇制作跨國合作的典型案例。僅圍繞《指環王》一部電影,《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就在新西蘭各地旅游期間參觀了多個旅游景點和特色展覽,例如,位于首都惠靈頓的《指環王》道具和后期制作者維塔工作室、在奧克蘭天空塔舉辦的“《指環王》電影特效與道具”展覽、徒步行走在北島中部的魯阿佩胡雪山步道——欣賞《指環王》中“魔多山”的取景地等等。
“事實上,現代電影制作早已全球化,整個產業鏈從前期劇本開發、拍攝、后期制作再到發行,都涉及國際化合作?!睆埮繉τ浾弑硎?,“從產業鏈來看,前期劇本開發環節,現在是在全球范圍內選擇編劇、劇本;融資也是國際投資,許多作品涉及全球選角;拍攝方面,會根據成本和景觀需求在多個國家拍攝;后期制作,像剪輯、特效、配音等可能在不同國家的工作室完成,如美國、加拿大、印度等;發行方面,全球各地的院線和流媒體平臺同步或分階段發行?!?/p>
好萊塢的重振之路仍然漫長
美國文化娛樂媒體《Variety》雜志網站12日報道稱,戛納電影節主席蒂埃里·弗雷莫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注意到,新冠疫情之后,美國電影在全球市場的數量減少,而各國本土(非美國)電影反而更成功?!庇缎l報》報道稱,據負責洛杉磯市和縣電影許可的非營利組織FilmLA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各類影視制作同比均出現下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梁懷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電影行業同其他領域一樣,全球化生產的趨勢不可逆轉,美國在場地、造景、技術等領域的高人工成本決定了在這些環節相對于其他國家的“比較劣勢”。
梁懷新進一步解釋道,美國電影業的問題其實和今天美國面臨的很多問題都類似,核心在于其傳統運營方式雖然依靠美國的全球實力依然有較高的營收,但是其創新已嚴重滯后,難以產生持續增量。具體到電影行業,近年,在疫情、流媒體、經濟形勢等多重影響下,電影行業增長乏力,加之美國自身電影行業坐吃原有大IP,其自身的創新略顯不足,導致在整體低迷的電影行業中,美國電影產業的窘迫態勢更加明顯。
“日經中文網”在報道中分析稱,部分資本的撤離使好萊塢的資金壓力加大,導致許多電影公司不得不縮減預算,業內人士表示,大家都傾向于制作更有票房保障的電影。
與此同時,新技術帶來的影響正在從內部撕裂好萊塢。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人工智能的發展及其對電影行業的未來帶來的影響目前在電影行業內仍然是個飽受爭議的話題,“當前好萊塢內的許多人仍然對人工智能給他們的未來意味著什么感到恐懼?!苯衲?月,在迪士尼角色配音辦公室外,數十名演員舉行抗議活動,反對電子游戲公司拒絕就人工智能在電子游戲中的使用達成協議。
張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想要重振美國電影業,核心問題是內容上的創新以及應對流媒體等新技術的競爭。
據《衛報》報道,目前加州正在推進影視制作的稅收抵免政策,以保持和國際競爭對手相比的競爭力。但此舉也受到一些警告,稱其相當于給富有的制片廠老板提供了企業福利。業內人士稱,拯救該行業的行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想要重振好萊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