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領導人賴清德20日就職滿1年發表談話,演說全文對于兩岸、中國大陸罕見只字未提,僅在演說后答覆媒體提問時吁兩岸和平對話、強調“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美國智庫專家分析,賴清德演說避談兩岸,反映了賴政府擔心中美貿易戰降溫的后續效應;另有專家認為賴此舉試圖讓臺灣免于成為地緣政治局勢的攻擊目標。
▲賴清德(圖)拋出“兩岸并購說”引發爭議。資料照
據中時新聞網報道,英國《衛報》20日分析,賴清德上臺之后對北京的態度比前任領導人蔡英文更強硬,他上周甚至宣稱臺灣面臨類似1930年代歐洲的威脅,分析人士紛紛預測賴的就職周年談話將延續強硬立場。
然而賴昨天談話全文完全沒有提到兩岸,重點擺在減少碳排、因應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舉措、緩和島內政治動蕩、要成立主權基金等等。賴在演說后答覆記者提問時表示,臺灣社會珍惜善意,他將堅持致力于和平,“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但臺灣在誠心追求和平之余不能抱持天真心態。他呼吁北京重啟與臺灣的平等對話,只要彼此尊重、維護尊嚴,兩岸能以交流取代包圍,以對話取代對抗。
總部位于紐約的全球政治風險咨詢業者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問題總監蕭嫣然(Amanda Hsiao)指出,“北京與華府達成貿易緊張局勢降溫的協議,這引發臺北的憂慮,擔心臺灣問題會否出現在日后的中美談判桌”,意指臺灣擔憂的是北京可能設法讓美方長期支持臺灣的立場軟化,“賴清德在高調演說的場合并未重提此前對于北京威脅的觀點,如此不確定感也許是原因之一”。
分析家認為,賴清德這次的演說比以前更為克制。法媒“法國24臺”(France 24)引述法新社報導,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Atlantic Council's Global China Hub)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說:“賴清德緩和發言力道,讓臺灣保持低調,以避免在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之中成為任何一方的攻擊標的?!?/p>
特朗普政府4月2日公布對臺灣的對等關稅稅率32%,暫緩90天期間維持基礎稅率10%,雙方4月已完成第一輪談判。美聯社分析,賴清德在演說以“朋友之間的摩擦”形容臺美貿易緊張局勢,在臺灣與華府貿易談判之際展現樂觀論調。他表示,臺灣將持續對外采購與自行研發武器等方式加強國防,并與盟友“肩并肩”以展現威懾力。
國臺辦: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
另據環球網報道,5月20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答記者問。
問:臺灣地區領導人今天發表就職一周年講話并在講話結束后接受媒體采訪,之前其還接受了多家媒體采訪。請問國臺辦對臺灣地區領導人近來多次講話中涉兩岸關系內容有何評論?
答:“臺獨”分裂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對立對抗與交流對話背道而馳。停止謀“獨”挑釁行徑,兩岸關系才有轉圜空間;加強兩岸交流合作,臺海緊張局勢才能緩和;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協商對話才有基礎。
臺灣地區領導人近日的講話,一方面仍然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和“倚外謀獨”、“以武謀獨”錯誤路線,渲染“大陸威脅”,延續“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挑動兩岸對立對抗,推動兩岸經濟脫鉤斷鏈,推進“17項因應策略”,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又惺惺作態,宣稱愿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與大陸進行交流合作,企圖在“新兩國論”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對話。這種兩面手法了無新意,枉費心機,注定失敗。
不管臺灣地區領導人講什么、怎么講,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改變不了兩岸關系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步伐,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我們將全面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我們愿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積極擴大兩岸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同心共創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