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天,“印度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消息占據該國各大媒體和社媒平臺,許多人稱之為“里程碑事件”。但也有印度專家稱,該結論下得有些“操之過急”。
▲印度總理莫迪。(路透社)
環球時報報道,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是印度政府支持的重要政策智庫。該智庫首席執行官蘇布拉馬尼亞姆24日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稱,印度經濟體量已增長至4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中國和德國,并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他當時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加以證明。他還說:“如果我們堅持目前正在計劃和考慮的事項,在未來兩年半至三年內,我們將成為第三大經濟體?!?/p>
據《今日印度》26日報道,對于上述消息,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成員、著名經濟學家維爾馬尼當天對媒體表示,印度還沒有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但“我個人相信,這將在2025年底實現。我們需要全年12個月的GDP數據來證明這一點。在那之前,這仍然只是預測”。
印度“連線”網站27日也對此潑了一盆冷水: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很少僅憑其GDP總量就能完全體現出來。印度《經濟時報》27日稱,即使印度今年有望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其人均GDP仍然低得驚人,僅為2880美元,遠遠落后于中國和日本。人均GDP才是衡量一個國家人均經濟產出的關鍵經濟指標。印度的人均GDP甚至沒有進入世界前100名。專家強調,印度要走上穩定持續的經濟增長之路,必須持續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