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考昨日開鑼,1335萬考生迎來人生大考。今年報考人數較去年減少7萬,是8年來首次減少。中國教育專家分析,這種情況與2006年出生人口數量較少、職業教育分流與升學渠道多元有關,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競爭壓力變小。昨晨語文考試結束后,全國卷一作文題沖上微博熱搜,多人抱怨太難“看不懂”。教育部考試院負責人回應稱,今年為抗戰勝利80周年,因此作文題充滿“家國情懷”。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較2024年的1342萬減少7萬,是8年來首次下滑。新華社
冀助考生回望歷史
全國高考于6月7日至10日舉行。昨晨首場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各地作文考題相繼出爐,其中全國一卷作文題目難度和立意成為討論焦點。這篇作文題選取了老舍《鼓書藝人》、艾青《我愛這土地》、穆旦《贊美》3則文學片段,要求考生自行挖掘材料內在邏輯進行寫作。不少網民在微博留言“看不懂”。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與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高考語文將深厚家國情懷以貼近現實、貼近考生方式呈現在試卷中。3則材料共同建構起中華民族近現代歷史,引導考生回望歷史、展望未來,對個體與集體、平凡與偉大、苦難與希望、歷史與未來等關系進行深層思考。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較2024年的1342萬減少7萬,是8年來首次下滑。盡管總人數減少,一些省市報名人數反而增加,比如福建省新增10個考點,考生人數較去年增1.4萬;江蘇無錫考生人數和考場數均創近10年新高。
部份省市報名人數反增
澎湃新聞報道,高考人數下降與2006年及2007年出生人口數量密切相關。今年參加高考的多為這兩年出生的孩子,數據顯示這兩年出生人口數量較其他年份減少。
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也正持續分流高考主體報考人群。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端鴻表示,“職教高考”與“中職本科直通車”吸引了部分原本可能選擇普通高考的學生,形成一定程度的分流。此外隨著一線城市及沿海地區家庭經濟能力提高,海外留學成為不少學生及家長的升學選項,近年來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地大學積極吸納內地學生,形成明顯分流效應。
不過報名人數下降未必意味著錄取難度降低。同濟大學教育評估中心主任樊秀娣表示,在實際錄取過程中,各省的招生計劃和考生人數的匹配情況更為關鍵,考生們不能因為報名人數的下降而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