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日臺3位曾任參謀總長參加的“臺海防衛兵推”10日登場,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表示,兵推的目的并非預測兩岸軍事沖突哪邊會贏、哪邊會輸,而是借由兵推來檢驗目前臺軍“臺海防衛作戰的戰略設計”、建軍規劃和作戰概念,是否能應對臺海戰爭挑戰,以及臺軍建軍備戰任務有無需要精進調整之處。
▲圖為過去的“漢光演習”畫面。 中時資料照
據中國時報報道,據了解,這次由民間自辦的兵推想定活動,會從大陸“灰色地帶侵擾”,一直推到灘岸決戰,但不會推演城鎮戰;至于將想定的臺海軍事沖突時間設定在2030年,并未考量臺美軍售問題,而是預設屆時臺向美采購的岸置魚叉導彈、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新購的F-16戰機與M1A2T戰車等均已成軍,此外,包括無人機等不對稱戰力,亦大致建構成軍。
黃煌雄表示,這場兵推事前準備約1年,邀請臺美日共9位退將,過去都曾經擔任過預防與因應臺海軍事沖突相關的重要軍職。
另外,臺海防衛兵推于11日下午結束后,當天下午3時將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初步兵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