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人分不清燒鵝和烤鴨的口感,但也知道二者是有分別的,特別是售價。6月9日,湖北武漢大學醫學部杏園食堂三樓,新開業了一家“鵝饗廣式燒鵝飯”。這原本沒什么稀奇,但門店玻璃上一張短短20個字的“友情提示”,卻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波瀾,甚至讓許多廣東人感到憤怒。
▲武漢大學餐館“指鴨為鵝”告示。
▲燒鵝和烤鴨放在一起比較。
“鴨是鴨,鵝是鵝”是基本常識
據悉,武大杏園食堂新開業的這家廣式燒鵝飯檔口,“招牌燒鵝”定價45元/半只,玻璃上很溫馨地貼了一張友情提示:“燒鵝飯為廣東地區俗稱,實際食材為烤鴨制作?!?/span>
這20個字引發了許多廣東網友的不滿和抗議。因為廣東就沒有這樣的“俗稱”,廣東的燒鵝飯,也不可能會用烤鴨來制作。并疾呼捍衛“鴨是鴨,鵝是鵝”的基本常識。
不少廣東網友都表示,無論是在腌制方法、烤制工藝還是在口感上,燒鵝都與燒鴨有區別,且食材成本也遠高于燒鴨。據悉,鵝的批發價是鴨的2至3倍,在外賣平臺,燒鵝飯的均價也比燒鴨飯要高出10元左右?!澳螟喅澌Z,等于用白銀冒充黃金!”
有網友表示,此店家以鴨充鵝還公開貼“告示”,原因其一可能他真的就是這么認為的。有網友評論,在武漢的“好幾家小餐館,全都是燒鵝變燒鴨”;其二是他知道燒鴨和燒鵝有區別,但為了節省成本,不惜“指鴨為鵝”。如果是這樣,那就是虛假宣傳,并且還很可惡地把鍋甩給廣東。
廣式燒鵝作為廣東經典名菜,其制作工藝獨特,通常采用傳統瓦缸燒制,成品皮薄酥脆,滋味醇厚,無論在腌制方法、烤制工藝還是口感上,都與燒鴨有區別,且食材成本也遠高于燒鴨。食堂這般“掛鵝牌賣鴨肉”的操作,實則是故意混淆概念,欺騙消費者。
有網友調侃道,“至少食堂是光明正大地騙人”。事實上,餐飲市場上還真存在以鴨充鵝的造假手段,例如用鴨心或軟骨填充鴨頭制造“假髻”,或者使用加熱板壓平鴨屁股以消除與鵝的體形差異。經過燒制后,此類“整形鴨”讓不少消費者難以分辨真偽。
在廣東飲食文化中,燒鵝是承載歷史記憶的“燒臘三寶”之一,其技藝源于南宋末年南遷宮廷御廚的智慧傳承,制作過程需歷經吹氣、縫肚、淋皮水、掛烤等多道精細工序。這份對食材的敬畏與對工藝的堅守,早已深深刻入嶺南人的味蕾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