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實施先發制人打擊,直接引發伊朗強烈報復,不僅向以色列發射百余架無人機,更正式宣布退出與美國的核談判,徹底關閉外交對話視窗。這意味著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通過施壓與談判雙軌策略解決伊核問題的布局被打亂。
以色列空襲后,美國官員第一時間撇清關系,表示知悉但未參與,彰顯美國對以色列發動襲擊并不滿意。而以色列選擇此時出手,既有戰略考量,也有現實契機。首先,伊朗在地區影響力顯著衰退,其在黎巴嫩的代理人真主黨于去年遭重創,削弱了伊朗對以色列的威懾能力。其次,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于12日通過決議,認定伊朗違反《核不擴散條約》義務,為以色列行動提供了“合法性”借口。更關鍵的是,美伊原定于15日在阿曼舉行的第六輪核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以色列擔心美國可能與伊朗達成妥協,允許其保留部分鈾濃縮活動,從而威脅自身生存。此外,以色列情報顯示伊朗即將啟用新鈾濃縮設施,鈾濃縮豐度已達60%,逼近武器級水平,迫使以色列采取先發制人行動。因而,盡管特朗普此前多次勸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但以方顯然認為,此時是削弱伊朗核能力的最佳視窗期,即便與美國產生分歧也在所不惜。
此次沖突對美國政治生態造成直接沖擊。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承諾 “上任前終結俄烏沖突、實現中東和平”,但就職近5個月后,烏克蘭戰火未熄,以色列與伊朗的對抗更使其中東戰略陷入泥潭。美國國會內部也現分歧,民主黨參議員批評以色列行動是 “魯莽升級”,呼吁通過外交途徑緩和局勢,而共和黨則普遍支持以色列,要求特朗普強硬回應伊朗報復。這種內部分歧可能削弱美國在中東政策上的執行力,尤其是在應對伊朗可能的導彈襲擊或網絡攻擊時,美國需在支持以色列與避免直接卷入沖突間艱難平衡。
此外,美國經濟正因關稅戰陷入衰退憂慮,以伊沖突恐加深憂慮。沖突爆發后,國際油價應聲上漲,中東地區承擔全球30%的石油供應,伊朗曾揚言若其核設施遭攻擊,將攻擊沙特油田,也多次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航運,一旦實施,將直接沖擊能源市場,導致石油價格暴漲。這勢必加劇美國國內通脹壓力,進而影響美聯儲減息決策。
更深遠的影響是,以色列的單邊行動削弱了美國作為“調解者”的角色,伊朗明確表示 “在敵人的導彈陰影下,談判毫無意義”,徹底關閉對話大門。伊朗還可能通過代理人展開報復,如支持也門胡塞武裝襲擊紅海航運,或利用網絡攻擊以色列關鍵基礎設施,伊朗的中程導彈也有能力打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中東國家對美國安全承諾的信任裂痕加深,可能加速其戰略自主進程。美國在“挺以反伊”與避免全面戰爭間的平衡將愈發艱難。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 臺網紅“館長”訪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催熱淚,批綠挑起對立,盼兩岸和平共處 以色列空襲伊朗|設局誘騙空軍將領開會再施襲,摩薩德深入伊朗建無人機基地 直播要特許?一位在滬臺灣人現場開直播挺館長,打臉民進黨 印度空難|MAYDAY求救內容曝光,狂喊“失去動力”絕望17秒爬升失敗 早獲美國綠燈?以官員自爆騙過伊朗,特朗普反對為煙霧彈 伊朗稱擊落以色列F-35戰機,殘骸照公布,以色列否認 不喜歡館長“又不得不蹭”,他揭一原因:綠營快憋出內傷 以色列空襲伊朗︱伊朗百枚導彈反擊報復,哈梅內伊:以色列已種下苦果 大罷免沖擊?羅智強看到2人民調:賴清德表現遠不如蔣萬安 洛杉磯示威 | 上訴成功,特朗普暫保民兵指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