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和生產的雙重推動下,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正加速"出海",展現出強勁的國際競爭力。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前5個月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比增幅高達55.4%,帶動裝備制造業出口整體增長9.2%。與此同時,國內生產端同步走強,前4個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34.1%,達22.1萬套。
▲拓斯達工業機器人
日前,星島環球網、星島日報海外版隨廣東省新聞辦、廣東省外辦組織的外媒、港澳媒體團實地走訪東莞,參觀了東莞工業機器人頭部企業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607),見證了“東莞智造”正加快高質量發展進程,憑借領先的技術、全鏈式解決方案、優質的服務等核心競爭力在全球占據重要市場份額。
拓斯達科技是目前行業頂尖的工業機器人企業,近年來在智能制造、自主研發和拓展海外市場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據介紹,公司通過以工業機器人、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注塑機為核心的智能裝備,以及控制、伺服、視覺三大核心技術,打造以核心技術驅動的智能硬件平臺,為制造企業提供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拓斯達科技副總裁姜向前在接受包括《星島》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指出,拓斯達科技的關鍵技術全部都是自主研發,成本控制上相對于國外同行非常有競爭優勢,并且一站式解決方案在海外非常有吸引力,從去年的情況看,無論機器人、注塑還是一站式解決方案增長率都非常高,其中2024年機器人業務收入比前年增長12.5%以上,對公司的業績增長有很大幫助。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
在談及關稅貿易戰對于企業出海的影響時,姜向前表示:“關稅政策波動,會讓一些客戶猶豫,不過我認為這個情況不會太久,因為中國的產品、中國的服務還是有競爭力的,短期來講,中國的解決方案、產品服務應該在全世界來講是最有競爭力的?!?/p>
以下為采訪實錄:
談產品:關鍵技術100%自主控制
媒體:拓斯達產品有哪些優勢?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拓斯達有將近800人的研發團隊,拓斯達的產品所有技術都是自己在研發,包括控制技術、視覺技術等,我們的核心技術一定是100%自己控制,所以說我們產品的品質在中國是比較優秀的,我們現在獲得了國內一流的客戶(3C頭部企業)的市場準入,并且使用的效果非常好,產品性能也經受住了市場考驗,大家可以放心買放心用。
媒體:價格上有什么優勢嗎?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價格上,拓斯達其實一直都很關注成本,我們有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到下游應用的資源整合能力,從機器人的設計,到核心技術都是我們自己控制的,所以成本比歐美等國外的競品要更有競爭力,并且產品性能幾乎一樣,某些方面的技術我們現在可能還強一點。
當然,成本肯定是一個競爭力,但拓斯達最大的競爭力還是我們對用戶的理解、對應用場景的理解、對數據的積累,讓我們的產品能幫助客戶解決它工藝上的難題,提升良率及品質的一致性,降低運營人工成本。
媒體:AI機器人是近年中國比較火熱的科技產業,除了智能機器人外,拓斯達的產品,還有對客戶的方案,有沒有中國領先的方面?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為什么我們說拓斯達海外業務天天在增長,跟我們的解決方案有關。拓斯達除了給客戶提供注塑機、機械手輔機等簡單的產品,我們還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對于注塑這個場景來說,我們能夠給海外的客戶從進料、成型、分揀、上線、包裝、入庫一站式全部解決。目前來看,真正能從頭至尾全部解決的供應商,現在只有我們一家,因為我們產品系列是比較全的。
▲拓斯達電動注塑機
媒體:在機器換人的背景之下,產業升級和員工轉型,拓斯達是怎么實現的?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產業升級和員工轉型,產業升級這個話題一直存在,其實我們去海外去拜訪那么多客戶,每個國家都在做產業升級,因為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然后客戶對于良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產出的效率要求越來越高,那么拓斯達正好能解決這一類問題。我們的設備、自動化、機器人,能夠幫助客戶提高良率、產出,還有降低人工成本。在降低人力方面,我們的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全鏈路不需要一個人。至于員工的轉型,我覺得更多是要投入到研發,這對我們也是很大一個挑戰。
談機器人:2024年收入同比超12.5%
媒體:拓斯達在具身機器人方面有什么發展規劃嗎?有什么技術優勢?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具身機器人這塊我們一直在做,今年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第一,我們會跟高校和科研機構去合作,讓機器人變得很強;第二,在應用上我們有龐大的客戶群,在數據的采集、機器人的訓練和應用上,也有相對比較豐富的經驗,所以這兩個優勢加在一起,我們的拓斯達的機器人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在中國一些頭部客戶我們都進入了大量的試用和使用。
媒體:拓斯達去年在加碼機器人賽道后,業務方面有什么調整嗎?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機器人這塊業務加強以后,首先從業績上看勢頭非常好,銷量增長很快。第二,科研的投入力量更大了,我們跟清華大學也在合作投入AI的技術,新一代的機器人我們認為一定是帶有大腦的機器人,是可以理解工業場景的機器人,而不是原來的簡單的場景化的東西,這一塊我們在發展。
媒體:拓斯達的雙臂機器人目前有實現批量量產嗎?客戶的反饋如何?這個機器人相對于其他不同的優點是什么?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AI機器人在我們公司現在是一個很重要的投入的課題,這是第一個。至于產品什么時候量產,可能要看我們公告披露。我可以告訴大家研發的進展還比較順利,我們一些客戶在試點,效果還不錯。
媒體: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8.72億元,機器人板塊是盈利還是虧損?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整體營收情況要看一下披露的財報。去年拓斯達進行了一個轉型,聚焦做機器人、注塑,還有一站式解決方案,這些業務從去年來看,增長率非常高,我們機器人業務增長12.5%以上。
談“出?!保褐袊a品技術、服務全球領先
媒體:拓斯達未來有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的打算嗎,比如東南亞?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有的。原來我們說拓斯達的業務是把客戶引進來,現在我們一定是走出去,在客戶的旁邊去服務客戶。目前,拓斯達在全球50多個國家已經開展業務,其中5個國家設有獨立的子公司、辦事處,在印尼和馬來西亞設有2個技術服務中心,在全球有40多個優質的合作伙伴。
媒體:有沒有海外建廠計劃,如果有的話在哪里?剛提到的運營和在建服務中心選址方面是怎么考慮的?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我們有這個計劃,具體可以關注我們公告披露,因為上市公司在哪建廠會有相關信息同步投資者。服務中心的選址其實有兩個考慮,一個是我們的客戶多不多,第二個就是考慮當地的這種工程師的豐富程度。舉個例子,為什么在馬來西亞建一個技術服務中心?第一,我們有很多客戶在那里;第二,馬來西亞這個國家有很強人力成本優勢,并且有很多會中文、英文、泰語及馬來語的多語種人才,在那建立服務中心后就可以輻射全球客戶,這是我們的戰略部署。
媒體: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與國際客戶開展業務會不會有困難、阻力?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挑戰和困難肯定是有一些,但從我們自己的分析看,對我們的影響不是很大。雖然在美國市場可能有一些影響,但是拓斯達的產品,尤其是一站式解決方案在美國還是很有吸引力,那邊的客戶也一直在找我們。
媒體: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客戶更青睞中國出海企業還是當地企業?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現在看來都有。我認為中國企業在產品上是比較領先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在中國很多客戶都了解,但是從我拜訪的很多海外的客戶來講,具備一站式解決方案這種能力的供應商在海外是比較少的,所以說我們一旦出海,就會比較受歡迎。
媒體:美國那邊要推廣自己的制造業,要把制造業回流到美國,你感覺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個機會嗎?
拓斯達副總裁姜向前:從客觀來講,拓斯達在歐美同類企業里面非常有競爭力。我們有自己核心控制技術的產品,有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在全球也有自己的售后服務,所以美國、墨西哥以及美洲的客戶都很喜歡我們這種企業。但是關稅政策波動,會讓一些客戶猶豫,不過我認為這個情況不會太久,因為中國的產品、中國的服務還是有競爭力的,短期來講,中國的解決方案、產品服務應該在全世界來講是最有競爭力的。
星島環球網 郭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