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當地時間6月22日,美軍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發動打擊,包括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稱,打擊“非常成功”,所有美軍飛機現已撤離伊朗領空。
▲伊朗納坦茲核設施曾遭以軍空襲,設施受損。
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的學者認為,此輪軍事打擊標志著美國正式介入以伊沖突,令中東局勢螺旋式升級,未來的走向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伊朗如何回應。
6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答記者問時表示,中方強烈譴責美方襲擊伊朗,攻擊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管下的核設施。美方此舉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法,加劇中東緊張局勢。中方呼吁沖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盡快?;?,保障平民安全,開啟對話談判。中方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凝聚合力、主持公道,為恢復中東地區和平穩定作出努力。
多重因素推動美國突然下場
本輪以伊沖突自6月13日起已持續逾一周。
沖突初期,美國的態度比較微妙。對于以色列的襲擊,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一度強調“以色列是單方面行動”,要求伊朗勿將美國視為報復目標。6月19日,特朗普還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將在兩周內評估是否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
然而,僅僅兩天后,特朗普就突然轉變態度,下令對伊朗核設施實施打擊。6月21日,他在社交媒體宣布,美國已“成功打擊”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東所所長田文林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美國此前聲稱將于兩周內決定是否動武,但實際上提前出手,可能表明美方一開始確實尚未下定決心,也不排除這是一種“戰略煙幕彈”,意在使伊朗放松警惕。
在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看來,美國此時下場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一是美方判斷伊朗防空體系相對薄弱,打擊相對安全可控;二是軍事打擊有利于對伊朗施加更大壓力,迫使其在核問題上讓步;三是回應美國國內部分力量以及以色列的游說?!蓖鯐x表示,美國國內本就存在對伊強硬的聲音,而以色列更希望特朗普以軍事介入摧毀伊朗的核能力。
美國或意在“點到為止”
分析認為,盡管美方打擊目標明確,但其意圖仍是“點到為止”。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稱,“我們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打擊,包括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span>
這三處核設施被認為是伊朗最重要的核設施,其中福爾多核設施尤為關鍵——該設施位于地下約90米處,以色列的常規武器難以觸及。
當地時間6月22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公開行動細節稱,包括B-2隱形轟炸機在內的超過125架美國飛機參與了此次行動。襲擊行動使用了75枚精確制導彈藥,其中包括14枚GBU-57巨型鉆地炸彈,并表示美國戰斗機襲擊了伊朗防空設施。凱恩還表示,初步評估表明,伊朗三個核設施都遭受了嚴重破壞。
在空襲后不久,新華社援引6月21日美媒報道稱,美國當天通過外交渠道向伊朗表示,打擊伊朗核設施是“美方全部計劃”。特朗普也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所有飛機在安全返航路上?!?/span>
正因如此,有分析指出美國此次軍事介入更可能是一種“點到為止”的施壓,而非真正準備深度介入。
田文林認為,美國戰機迅速返航,以及美方釋放此次行動是其“全部計劃”的信號,顯示其并不希望局勢升級。王晉同樣認為,此舉更可能是美國向伊朗施加壓力的策略,迫使其在核問題上讓步。
中東局勢充滿不確定性
伊朗將如何報復,是影響中東局勢走向的重要變量。
伊朗議會庫姆省代表梅南·萊希當地時間6月22日早間表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聲稱的相反,伊朗福爾多核設施并未遭到嚴重破壞,主要受損的是地上部分,且可以修復。他相信該設施中“所有可能對附近居民構成威脅的物品”早已被清空,目前也沒有任何核輻射的報告。
萊希還強調,伊朗將此次美國襲擊視作美國直接介入戰爭的表現,現在是“伊朗決定何時以及如何回應美國的時候了”。
分析認為,對伊朗而言,雖然第一時間譴責美國行動,并重申“永不放棄和平核計劃”,但在實際選擇上面臨兩難:一方面,伊朗必須進行某種形式的報復;另一方面,如果報復力度過度,可能觸發美國更猛烈的反擊,引發更廣泛的沖突。
外界預測,伊朗可能采取多種方式回應。
首要的選擇是打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美東時間6月21日,一名美國官員稱,如果美國加入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伊朗準備襲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和裝備。美媒同日援引伊朗官員消息證實,德黑蘭確有這一打算。
除了直接軍事報復,伊朗還可能采取其他手段,比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該海峽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間,連接了東部的阿曼灣和西部的波斯灣,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海運原油貿易都要途經霍爾木茲海峽。一旦被封鎖,全球能源供應將被擾亂。
此外,中東地區力量也可能卷入。6月21日,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在該組織控制的馬西拉電視臺發表聲明說,如果美國對伊朗發動攻擊,該組織將襲擊紅海海域的美國軍艦和船只。
對此,田文林表示,伊朗必將有所回應。參考2020年伊朗指揮官蘇萊曼尼遇刺事件后伊朗對美軍基地的襲擊,當前伊朗可能采取類似“有限”的報復方式——打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某些軍事設施?!暗蝿萏幱诓粩嘧兓?,伊朗具體將有何回應仍需觀察。就目前而言,隨著美國下場,中東沖突螺旋式升級,未來局勢充滿不確定性?!?/span>
多方呼吁外交止戰
戰火升溫之際,多方呼吁通過外交途徑化解危機,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當地時間6月21日,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哈基姆·杰弗里斯在一份聲明中稱,特朗普誤導了美國民眾,未能獲得國會授權使用軍事力量,并使美國面臨可能卷入中東災難戰爭的風險。美國-伊斯蘭關系委員會也在一份聲明中稱,此次任務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意愿置于美國人民之上,并有可能將美國拖入該地區更廣泛的戰爭。
國際社會也相繼發聲。智利、新西蘭、英國等國均呼吁伊朗重返談判桌,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通過發言人發表緊急聲明,警告這一危險升級行為可能令本已緊張的地區局勢全面失控,并強調 “沒有軍事解決方案。唯一的出路是外交,唯一的希望是和平”。
當地時間6月22日上午,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上周,我們還處于與美國的談判時,以色列決定破壞解決問題的外交途徑。本周,我們與歐洲三國及歐盟舉行會談時,美國決定破壞解決問題的外交途徑”。
阿拉格齊質問,對英國和歐盟高級代表來說,伊朗必須“重返”談判桌。但伊朗怎樣能回到它從未離開過,現在又被炸毀的地方。
阿拉格齊所指的兩起外交努力,分別是原定于6月15日舉行的美伊新一輪核協議談判,以及6月20日伊朗與英、法、德三國外長及歐盟高級代表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磋商。歐洲方面一再敦促伊朗與美國重啟核談,但在伊朗眼中,持續的軍事打擊正在摧毀外交的現實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