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在北美上市的中國疫苗企業科興生物(納斯達克代碼:SVA)一紙公告,讓股吧炸了鍋??婆d生物最近宣布,將于7月8日除權除息,每股分紅55美元。而其停牌前股價僅6.47美元,股息率高達850%,市場觀察人士指出,科興生物“炸裂式分紅”背后,是一場遲來的“資本盛宴”與未了的控制權博弈。
6月29日,深圳悟空投資創始合伙人王斌對星島環球網表示,法無禁止皆可為,運用規則取得利益是正常商業行為。不過長期來看,科興生物若清空現金儲備無異于“殺雞取卵”,在業績雪崩期分光利潤,可能嚴重影響其研發能力,加速公司技術空心化。
總市值不足4億美元
科興生物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總部位于北京的生物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從事于研究、開發、制造及保護免受感染性疾病的疫苗。公司曾研制出全球第一支SARS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完成I期臨床研究)、中國第一支大流行流感(H5N1)疫苗以及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
科興生物此次分紅,可謂資本市場的“數字魔幻秀”,一股分紅55美元,總共分紅總額超過33億美元。
6月28日,深圳一位資深投資人劉先生告訴星島環球網,他聽到科興生物分紅消息后,就在數個股票群進行求證,第一反應“這是真的嗎”,他覺得每股如此高分紅簡直不可思議。
星島環球網記者查詢2024年中報,截至2024年6月30日,科興生物現金與現金等價物為10.72億美元,短期投資95.02億美元,總現金為105.75億美元。更令人困惑的是,在如此大手筆分紅的背景下,科興生物的股價卻長期徘徊在6美元區間,總市值不足4億美元。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期間,科興生物累計盈利86.9億美元,相當于當前市值的22倍。如此巨大的盈利能力與估值水平錯配,根源在于一場持續多年的資本市場“凍結”。
分紅本質是“遲到的安慰”
2019年2月,科興生物因內部治理糾紛主動申請停牌,股價便定格在6.47美元,錯過2020-2022年新冠疫苗紅利期。不過在新冠疫情散去之后,科興生物陷入虧損,2023年凈利潤為-9991.8萬美元,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為-789.7萬美元。
有分析指出,若未停牌,以2021年凈利潤84.7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188倍)推算,股價或達1300美元。55美元分紅看似慷慨,實則為對長期停牌導致股東無法變現的補償,與理論收益相比杯水車薪。
分紅背后的控制權暗戰
而這場資本狂歡的背后,公司持續7年的控制權暗戰備受關注。2015年,創始人尹衛東與潘愛華公開反目,2018年演變為司法對決。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值得玩味的是,持股8.85%的總裁兼CEO尹衛東,通過此次分紅獨攬3.5億美元。而對手潘愛華因股權劣勢收益有限。
市場觀察人士認為,科興生物這種分紅策略,某種程度上可能是現有管理層通過資本運作削弱潛在對手的籌碼。當公司賬面資金通過分紅形式分配殆盡后,即便未來控制權發生變更,新任管理者可調動的戰略資源也將大幅縮水。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