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副代表的前官員比曼(Michael Beeman)17日(當地時間)在一檔由韓美經濟研究所(KEI)公開的Podcast節目中表示,鑒于美國總統特朗普正試圖將高關稅體系轉變為新的貿易規范,即使韓國再怎么努力,也很難完全避免遭課雙位數關稅。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東廳簽署法案后離開現場。(圖/美聯社)
《韓聯社》報導,比曼指出:“我認為,若韓美雙方達成一項特朗普總統可認為是‘成功’的協議,那么韓國最終面對的關稅可能也會落在15%至18%左右?!?/span>
他補充:“那只是一個平均關稅率。我認為韓國在汽車、鋼鐵與其他個別項目上,或許可以獲得某些條件上的放寬,但即使如此,整體關稅負擔仍將非??捎^?!?/p>
特朗普政府已通知,若無法在8月1日前達成讓美國滿意的貿易協議,將對韓國商品征收25%的對等關稅。比曼的言論意味著,即便韓國成功談判,可能也只能將平均稅率壓低到15%至18%的水平。
他也提到,日本與歐盟目前處境與韓國相似,預期最終的平均關稅“可能會落在10%到20%之間”。
比曼直言:“很明顯,這就是特朗普總統試圖打造的世界,而我認為其他國家現在才開始意識到這一現實?!?/p>
他進一步指出,特朗普的“最終目標”是重新設定美國與世界的貿易條件,而這些新條件的核心便是“大幅提高關稅”。
他形容特朗普處理貿易的方式為“零和博弈”,基本觀點是“全世界付出,美國獲利”。
比曼并指出,特朗普總統對于除貿易之外的國與國整體關系并不特別重視,這也是他在征稅上對韓國與其他國家采取同等待遇的原因。
比曼也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在關稅設計上會盡可能“避免提供個別商品的例外待遇”,但也表示某些國家仍有可能在特定商品上獲得條件放寬,若成功爭取,將在出口同樣商品時相對于其他國家具有優勢。
不過他也警告:“若要爭取這類項目關稅的放寬,必須付出極大代價?!?/p>
他舉汽車產業為例,表示韓國可能會考慮實施“出口自律限制”(VER),即主動限制對美出口數量,或采取在美國生產汽車后出口回韓的方式,以此說服美方減輕部分關稅。
編輯︱賀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