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大罷免慘敗,日學者:終結民進黨10年優勢

    發布時間:2025-07-27 08:42

    針對7月26日登場、號稱“大罷免”的行動,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26日分享日本《產經新聞》對他的專訪表示,此次針對24位中國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最終全數失敗,無一人遭解職,堪稱是國民黨的全面勝利。

    他認為,這場政治攻防不僅讓罷免方顏面盡失,也象征民進黨自2014年太陽花運動以來所累積的政治優勢,可能就此終結。

    小笠原欣幸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26日分享日本《產經新聞》對他的專訪表示,此次針對24位中國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最終全數失敗,無一人遭解職,堪稱是國民黨的全面勝利。 中時資料照

    小笠原指出,從今年初起,由民間團體主導的罷免行動快速升溫,民進黨亦未隱藏支持態度,使外界一度認為罷免聲勢有望壓倒國民黨。然而,國民黨雖然早期在連署階段遇挫,中央動員力也顯得薄弱,但地方“立委”反而各自積極串連地方后援會,自行舉辦說明會,逐步扭轉劣勢。

    罷免派原本設定的勝負基準,是至少能讓6位“立委”下臺,甚至期待達到10人罷免,借此進入補選并擴大戰線。但最終24席全數未過關,連補選都沒有機會。他直言,這等于是罷免方的“全面潰敗”,接下來8月23日即將登場的第二波罷免,在連署階段就已陷入苦戰,成功機率更低。

    從此次投票行為觀察,小笠原指出,臺灣當前政治結構已逐漸走向“M字型”兩極化,無論支持或反對賴政府的群體,立場都非常鮮明。罷免方雖然組織熱情,但大多選民對于是否要用罷免去推翻剛在2024年上任的“立委”,始終心存疑慮。而國民黨則是成功挖掘這批中間觀望選民,催出大量“不同意票”,成為逆轉的主因。

    此次投票也間接證實,民進黨所依賴的“抗中保臺”路線已出現疲乏。特別是在年輕選民族群中,對民進黨的質疑聲浪日漸升高。

    小笠原進一步指出,2024年“總統與立委”大選結束后,藍綠板塊已不再是單一壓倒性的對決,而是重新進入五五波態勢。此次罷免案的慘敗,更加深了這種平衡狀態。他認為,這次結果將深刻影響2026年地方選舉以及2028年“總統”大選,對民進黨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民意警訊。

    來源︱中時新聞網
    編輯︱楊睿奇
    相關閱讀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