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7月26日登場、號稱“大罷免”的行動,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26日分享日本《產經新聞》對他的專訪表示,此次針對24位中國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最終全數失敗,無一人遭解職,堪稱是國民黨的全面勝利。
他認為,這場政治攻防不僅讓罷免方顏面盡失,也象征民進黨自2014年太陽花運動以來所累積的政治優勢,可能就此終結。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26日分享日本《產經新聞》對他的專訪表示,此次針對24位中國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最終全數失敗,無一人遭解職,堪稱是國民黨的全面勝利。 中時資料照
小笠原指出,從今年初起,由民間團體主導的罷免行動快速升溫,民進黨亦未隱藏支持態度,使外界一度認為罷免聲勢有望壓倒國民黨。然而,國民黨雖然早期在連署階段遇挫,中央動員力也顯得薄弱,但地方“立委”反而各自積極串連地方后援會,自行舉辦說明會,逐步扭轉劣勢。
罷免派原本設定的勝負基準,是至少能讓6位“立委”下臺,甚至期待達到10人罷免,借此進入補選并擴大戰線。但最終24席全數未過關,連補選都沒有機會。他直言,這等于是罷免方的“全面潰敗”,接下來8月23日即將登場的第二波罷免,在連署階段就已陷入苦戰,成功機率更低。
從此次投票行為觀察,小笠原指出,臺灣當前政治結構已逐漸走向“M字型”兩極化,無論支持或反對賴政府的群體,立場都非常鮮明。罷免方雖然組織熱情,但大多選民對于是否要用罷免去推翻剛在2024年上任的“立委”,始終心存疑慮。而國民黨則是成功挖掘這批中間觀望選民,催出大量“不同意票”,成為逆轉的主因。
此次投票也間接證實,民進黨所依賴的“抗中保臺”路線已出現疲乏。特別是在年輕選民族群中,對民進黨的質疑聲浪日漸升高。
小笠原進一步指出,2024年“總統與立委”大選結束后,藍綠板塊已不再是單一壓倒性的對決,而是重新進入五五波態勢。此次罷免案的慘敗,更加深了這種平衡狀態。他認為,這次結果將深刻影響2026年地方選舉以及2028年“總統”大選,對民進黨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民意警訊。
編輯︱楊睿奇

- 726大罷免 | 花蓮爆沖突!葉霸投票突遭婦人阻擋嗆:兒子被你教壞 全國22省上半年GDP跑贏平均水平,廣東續成經濟最大省 726大罷免 | 盧秀燕步入投票所“突彎腰”,原因太暖了 臺媒:大罷免投票日,17架次解放軍機、7艘軍艦圍臺軍演 羅智強陪投票,陳佩琪含淚:以前投票都有柯文哲陪伴 華裔撐起Meta AI團隊,“清華學霸”趙晟佳任首席科學家,另8名核心成員為中國留學生 AI生成照與假影片瘋傳,顯示特朗普與淫媒及未成年少女交際 美歐27日會商貿易協議,特朗普估達成機率僅50% 湖南多家銀行公告:凌晨6小時禁止他行卡在ATM取款,旨在打擊洗錢和電詐 強烈不滿美英等國無端詆毀依法通緝反中亂港份子,外交部駐港公署:暴露以港遏華險惡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