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滿天飛的大疆,“落地”了

    發布時間:2025-08-09 19:44

    《星島》記者 周昊 實習記者李雨蔚

    在無人機、運動相機賽道風頭無兩的大疆,開始“飛”向智能家居賽道。

    近日,大疆推出旗下首代掃地機器人DJI ROMO系列(以下簡稱:“ROMO”),本就競爭激烈的掃地機器人市場,又擠入了一名重量級玩家。

    大疆ROMO系列掃地機器人

    ▲大疆ROMO系列掃地機器人。大疆

    大疆高級企業戰略總監兼新聞發言人張曉楠表示:“ROMO是大疆首次從空中智能領域轉向家庭清潔場景的全新探索,它不是簡單的場景遷移,而是承載著大疆對“家居空間智能化”的思考。

    無人機“落地”

    作為全球無人機市場占有率超70%的巨頭,早在2020年,國內互聯網社交媒體上就傳出大疆掃地機器人立項的消息,而關于“能飛嗎?”的討論,更是一直持續到ROMO發布前夕。

    發布后的ROMO雖然不能飛,但大疆也向《星島》表示,ROMO擁有無人機同款環境感知及智能路徑規劃能力,在傳感器、導航算法、控制系統、通信、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等方面共享底層技術,二者師出同源。

    換言之,此次“落地”的不是產品,而是支撐產品的一系列技術內核。

    對于掃地機器人這一新領域,大疆有著自己的思考。

    大疆向《星島》表示,從無人機到影像技術,從消費到行業應用各種場景,大疆致力于用科技創新拓展人類對世界的感知與互動方式;核心是圍繞智能空間的探索,即如何讓科技更精準地理解空間、服務空間,并最終服務用戶。

    在大疆看來,掃地機器人雖然是一個全新的品類,但實際上是一次自然而然的跨界和能力整合。家庭地面與空中場景雖有不同,但核心邏輯相通:即如何通過智能導航、環境感知和精準控制,讓機器更高效、更聰明地為人服務。

    大疆認為,隨著顏值經濟、寵物經濟甚至銀發經濟的到來,用戶對生活品質的日益要求,消費者對掃地機器人的期待早已超越基礎清潔。更可靠的避障、更聰明的建圖和路徑規劃、更安靜和省心的使用體驗,這是大疆希望ROMO能夠帶給行業及用戶的全新解。

    機會何在

    毫無疑問,如今的掃地機器人市場早已不是藍海。

    根據IDC以及國盛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排名中,石頭科技、iRobot、科沃斯、小米和追覓位列前五名,除掃地機器人“鼻祖”iRobot外,其余清一色為中國品牌,全球掃地機格局由中國品牌主導已成事實。

    此外,在國內市場上,前五家品牌已吃下高達89.1%的份額。目前市場中掃地機器人核心的技術框架(導航、吸塵、拖地、基站)也非常成熟和標準化,不同品牌的產品在基礎功能、核心組件、外觀形態甚至宣傳賣點上,都呈現出顯著的相似性。

    大疆進入的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但也并非沒有機會。比如除了品牌集中度高之外,滲透率低也是普遍被認為掃地機器人市場存在空間的另一重評價標準。

    現如今,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仍處在培育和磨合階段。

    天風證券研究指出,以20%均衡滲透率計算,核心國家和地區的掃地機器人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2024年,除了滲透率超過20%的西班牙之外,滲透率超過10%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只有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等。同年,國內市場掃地機器人滲透率僅4.3%。

    中研普華產業院調研數據也提到,2024年國內掃地機器人行業規模達到161億元,同比增長17%。蓬勃的數據背后是市場大量的需求,但掃地機器人產品目前來說算不上盡善盡美,從消費者反饋情況來看,避障不靈敏、打掃留痕、頭發纏繞以及邊角打掃不徹底、維護成本高等都是現存的用戶痛點。

    圖片1

    ▲大疆ROMO系列掃地機器人。大疆

    大疆希望自身在無人機領域積累的感知能力、視覺識別、路徑規劃、避障技術等,能夠解決目前掃地機器人所面臨的行業痛點。

    比如在硬件層面,ROMO配備了雙目魚眼視覺傳感器和3顆廣視角固態激光雷達,依靠大疆深度積累的機器學習感知能力和無人機同款導航規劃控制算法,可實現全屋高效的路徑規劃,全自動運作、減少用戶介入率。

    但在產品定價方面,定位中高端的ROMO系列起售價就已達到4699元,頂配價格更是高達7399元。在社交媒體上,“價格偏貴”是消費者目前對ROMO的主流評價。

    雖然大疆方面聲稱ROMO所具備的清潔整體方案,是擯棄行業互相攀比和無效內卷的選擇,但從銷售數據來看,截至8月8日上午,大疆京東官方旗艦店ROMO銷量為4000余臺,而開售前該平臺預約超過6萬人次,首日轉化率約6.7%,在行業平均首銷轉化率5%-15%區間內處于偏低水平。

    以此來看,ROMO的首銷數據似乎并未激起用戶的搶購熱情,而后續情況如何,仍需等待市場反饋?!拔覀兏鼘W⑼ㄟ^首代產品向市場驗證ROMO的技術實力與用戶體驗,未來也會持續探索品牌獨立發展的可能性”,大疆方面向《星島》表示。

    科技獨角獸忙“越界”

    ROMO的跨界布局并不是大疆首次嘗試將觸角延展至其他行業。

    近年來,大疆的技術疆域早已超越單一品類:從云端視角的Phantom 系列無人機,到將重寫手持影像方式的 Osmo 穩定器,再到RoboMaster 背后的自動化技術,再到如今的ROMO,大疆從未停止在“空間智能”的土壤中深植根系。

    回顧以往的探索案例,將無人機的底層技術延伸至其他行業領域,大疆智駕(卓馭科技)首當其沖。

    大疆智駕的系統產品主要基于“成行平臺”,以低成本、高性能和靈活性的特征,主要面向8-20萬元級別的車型市場。根據官網顯示,卓馭目前已與6家車企達成合作,適配20余款車型,在國內乘用車智駕方案商中處于第一梯隊。今年7月中旬,有消息稱卓馭科技與一汽集團正在商討戰略投資事宜,涉及超過8億美元(約合57.49億元人民幣)的股權交易,投后估值逾百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以爆款單類目起家的科技獨角獸們如今都已紛紛開始“越界”,而首當其沖的新品,必然是和自己有一定關聯度、且可以實現資源復用的產品。

    就在7月31日晚,大疆發布首款全景相機Osmo 360,向運動相機龍頭影石科技發起挑戰。

    而影石科技與第三方共同孵化的全景無人機品牌影翎Antigravity近期也在微博發布宣傳片宣告“出道”,并將在8月開啟共創公測。目前,社交媒體中已流傳出印有“Insta360”字樣的無人機照片,照片中無人機上貼著和汽車上市前路跑一樣的迷彩偽裝。 

    圖片2

    很明顯,國內新銳科技巨頭們已開始持續尋找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而頻繁嘗試跨界,正是“小巨人”企業從單一品類邁向國際一線硬科技巨頭的必經之路。而這些“小巨人”們在彼此核心業務出現交集時,又會為世人演出一部怎樣的“功守道”,值得期待。



    編輯︱賀巧華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