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A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指收盤續創十年新高,包括A股市值最高的農行、郵儲等銀行股在內多只個股屢創歷史新高。對于大市及銀行股,分析認為,市場波動不改整體呈現結構性上漲態勢;在資金驅動和經濟基本面預期改善下,銀行板塊具備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值得關注的是,外資機構看多做多中國資產的熱情持續升溫,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資機構發布的最新觀點均表示,持續看好中國股市。
滬指續創十年新高 A股市值“一哥”迭創新高
A股三大指數昨日漲跌不一,滬指繼續創下十年來的新高。截至收盤,滬指報3771.10點,微漲0.13%;深證成指報11919.76點,微跌0.06%;創業板指報2595.47點,跌幅0.47%。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2424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放量158億元。
行業漲多跌少,申萬一級31個行業指數中有17個上漲,領漲的農林牧漁、石油石化兩行業指數漲幅分別達到了1.50%和1.39%,此外,美容護理、公用事業、傳媒、基礎化工、煤炭等9個行業指數的漲幅也均超0.5%;下跌的行業指數中,僅機械設備跌幅超1%;個股方面,全市場2170只個股上漲,漲?;驖q幅超過10%的個股超60只。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日震蕩的銀行板塊重回上漲,A股42只銀行股有40只上漲,其中農行和郵儲股價再創歷史新高。農業銀行A股收報7.23元/股,漲幅2.12%,市值23081.36億元,穩坐A股市值“一哥”位置,較“老二”工行高出了近2600億元,不過工行A+H的總市值較農行高出約1800億元。
投資快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國內銀行業也迎來多重積極因素。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業盈利壓力有邊際向好跡象,凈息差為1.42%,環比下行1BP(基點),其中股份行環比持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49%,環比改善2BP。此外,近期推出的銀行消費貸“國補”,則有望在穩定銀行凈息差的同時提振信貸需求。
與此同時,外資巨頭頻頻唱多中國銀行股。瑞銀在8月初發表的報告中表示,對中國銀行業股息的可持續性以及進一步的上漲態勢持更為樂觀的態度。摩根大通分析師Katherine Lei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得益于凈息差的穩定、手續費收入的增長,以及高股息回報,中國的銀行股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進一步上漲。據其預計,A股銀行板塊潛在漲幅可能高達15%,而港股銀行板塊則有望上漲8%。
另一方面,8月以來,險資舉牌金融板塊上市公司依舊動作頻頻。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及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8月20日,今年以來險資已舉牌29次,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銀河證券指出,預計“低利率+資產荒”現象仍將延續,令險資對穩健高收益資產具有長期配置需求。當前銀行保險板塊H股股息率約4%,處于行業前列,有望吸引險資持續流入。
對于銀行股,中泰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2025年第二季度銀行凈息差基本穩定,凈利潤總體增速邊際向好;該機構持續重點推薦銀行板塊,看好其穩健性和持續性。中金公司指出,險資OCI賬戶擴容后,對股息率4%以上的港股銀行更為青睞(港股免股息稅);同時,A股大型銀行仍具備“類債券”配置價值;中金繼續重申“銀行板塊具備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的判斷。
外資看多做多中國的熱情持續攀升
投資快報記者注意到,8月21日,滬指盤中再創3787.98點的階段新高,其后三大股指均有所調整,但滬指尾盤由綠翻紅。華西證券指出,往后看,行情繼續上漲的情況下,若隱含波動率迅速上升,則需要注意規避因投機熱度快速升溫而導致的調整風險;若隱含波動率緩慢回落,意味著市場上漲速度可能放緩,維持7月的狀態。行情下跌的情況下,若隱含波動率迅速上升,則意味著悲觀情緒快速蔓延,此時可以嘗試在行情企穩時,博弈穩市預期或穩市資金推動的修復行情;若隱含波動率緩慢回落,指向行情可能“陰跌”,進場時機待觀察。
隨著市場的持續走強,融資客連續加倉。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A股融資余額報21329.69億元,創逾10年新高。8月11日—8月20日A股市場融資余額“八連增”,合計增加1376.09億元。其中,8月11日A股融資余額增加168.41億元,8月12日增加81.65億元,8月13日增加116.96億元,8月14日增加89.69億元,8月15日增加75.42億元,8月18日增加395.06億元,8月19日增加294.05億元,8月20日增加154.58億元,融資余額連續8個交易日增加。同時,在8月11日—8月20日融資買入額占A股成交額連續8個交易日超10%。另外,8月13日—8月20日,A股連續6個交易日成交額與兩融余額均超2萬億元,也刷新A股紀錄。
華福證券認為,從“慢?!碧卣鱽砜?,A股長期趨勢底部不斷抬升,盡管波動率較高,但整體呈現結構性上漲態勢。從估值角度看,當前A股估值水平已處于高位,多數指數估值偏高,部分指數接近或達到歷史極值。但與2015年和2020—2021年牛市相比,當前融資余額雖已突破2020—2021年峰值,但仍距2015年歷史高點22728億元約有2000億元差距。若按當前每日70億元以上的增速,預計30個交易日內將突破歷史高點,表明杠桿水平已進入高位運行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股市持續走強,外資看多做多中國的熱情持續攀升。野村在其最新研報中表示,資金正急劇轉向估值更具吸引力的中國市場——AH股獲得明顯加倉,港股和A股配置比例分別提升0.8和0.7個百分點。摩根士丹利預計,中國股票市場的獲利修正幅度在全球主要市場排名靠前,且估值更低,大概率會繼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日前將msci中國指數的12個月目標點位從85點上調至90點,并維持對中國股市在亞太區域內“超配”的立場。劉勁津表示,美國市場分散配置的需求、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潛力、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應用的崛起,以及中國股市相較全球主要股市的估值折價是主要驅動因素。
外資在看多的同時做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21日,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超7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QFII身影。另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韓國散戶投資者紛紛涌入香港股市。韓國證券托管機構(KSD)的數據顯示,韓國散戶投資者持有的香港上市股票市值較2024年底增長33.5%,較2023年底增長41.7%,接近2021年創下的歷史峰值31億美元。
編輯︱梁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