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進行全球布局,先后在日本及美國設廠,接下來將在德國興建22、28納米車用芯片晶圓廠,然而歐美設廠成本較高讓投資人擔心效益不如預期,且德國電價比臺灣貴不少,成本上升的狀況下,擔心毛利會下滑,引起熱烈討論,有內行人認為,歐美設廠的毛利一定比在臺灣還低,位在地緣政治中心,臺積電別無選擇,只能盡量取得政府補助,維持毛利水準。
臺積電聯手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和恩智浦半導體(NXP)在德國德勒斯登合資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總投資金額超過100億歐元,外傳德國政府補助約一半,臺積電持有70%股權,其余三家大廠各持有1%,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建廠,2027年量產,由臺積電負責營運。
網友在PTT論壇上發文表示,臺積電在臺灣生產的毛利率很高,但如果在德國生產芯片,毛利會高嗎?尤其德國人力很貴,電價也比臺灣貴幾倍,“去那邊設廠真的好嗎?”
文章引起熱烈討論,許多人不看好能維持毛利,“只要不是奴臺灣人,毛利都會低”、“去海外設廠毛利絕對會降很多”、“只有繼續在臺灣,毛利才會高”、“臺積毛利率肯定要降的,只是程度差別”、“美德新廠熱呼呼,股價有噴嗎,沒有,這就是答案了?!?/p>
但有一些人認為,赴歐美設廠的考量不是能不能賺錢,而是臺積電位于地緣政治中心的結果,“政府補貼就是維持毛利吧,不然人家干嘛拿錢給你花”、“有時候是為了政治正確服務不得不的選擇”、“過去是不得已的,不是賺錢”、“臺積電也不得不去啦,盡可能多要點補貼吧?!?/p>
對于臺積電赴德國設廠的優缺點,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成本與工會是臺積電德國設廠可能面臨的兩大挑戰,但此舉有助于臺積電深化與客戶的關系,擴展車用電子市場。
來源:中時新聞網
專題 更多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