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3日)是秋分,是秋天的中間點。注冊中醫師羅桂紅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秋分天氣變得干燥,氣溫會逐漸降低,可能會引發咳嗽、失眠或濕疹等病。 羅醫師講解秋分氣候特征及養生宜忌,并推介4款湯水及11款食材,有助滋陰潤燥,在秋分時節好好養生。
什么是秋分?秋風起愈漸寒涼干燥
注冊中醫師羅桂紅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表示,一年的時間會以二十四節氣劃分,其中有4個重要時節: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秋分”代表秋天已經過了一半; 「秋分」與「春分」是相對應的節氣。
1. 出現陽氣減弱、陰氣增強的趨勢
白天和黑夜的溫差逐漸增大。
氣溫逐日下降。
2. 在秋燥中屬于“涼燥”
空氣變得干燥。
秋風來襲,寒涼漸重。
3. 夜長日短:
太陽下山時間開始提早,夜晚變長。
秋分天氣易引發4類病,咳嗽失眠濕疹
秋天特別容易咳嗽?注冊中醫師羅桂紅指,秋分時節氣溫下降、天氣變得干燥,在這種氣候下容易引發4類疾病或健康問題:
呼吸系統問題:秋分時容易出現咳嗽、氣管炎等肺系疾病。 特別是新冠后遺癥患者、長者和兒童等人群,在秋分時節比較容易出現久咳不愈、鼻咽不適等情況。
皮膚問題:由于濕度下降,秋分時應注意皮膚保濕,以避免皮膚敏感和濕疹等問題。
傷風感冒:由于氣溫下降和晝夜溫差增大,要注意避免受涼,以免引發傷風感冒。
心理問題:秋天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悽楚傷感、失眠多夢、少氣乏力等問題,被稱為“秋郁”,要小心抑郁和失眠問題。
秋分生活飲食宜忌,中醫教針對5點養生
注冊中醫師羅桂紅表示,在運動、睡眠、情緒、飲食和衣著方面,需要注意以下5大養生重點:
1. 運動方面:秋練
適當參加戶外運動,有助于陽氣的生發,可以緩解悲秋的情緒。
建議到公園慢跑、郊游等,多接受陽光的照射。
2. 睡眠方面:秋眠
秋天是陽氣收斂、陰氣盛長的時節,應該適應日照時間減少和夜晚時間增長的變化,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建議早睡早起,最好比夏天稍微提早入睡。
3. 情緒方面:秋樂
盡量保持平和的心情,放松身心。
4. 飲食方面:秋食
減少食用干燥、煎炸、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劇秋燥傷肺的情況。
5. 衣著方面:秋著
在早晚溫度較低時多帶一件外套,根據日照時間和氣溫的變化進行調節,避免出汗或著涼。
秋分養生推介4款湯水,滋陰潤燥潤肺健脾
秋分宜喝什么湯水養生?注冊中醫師羅桂紅君推介以下4款湯水,主要有健脾潤燥等的功效,可減低秋分天氣帶來不適情況:
杏仁淮山瘦肉湯、海參銀耳瘦肉湯,功效、材料、做法如下:
沙參雪耳百合瘦肉湯、雪梨蘋果湯,功效、材料、做法如下:
秋分宜吃9款食材 養生理氣潤肺
注冊中醫師羅桂紅指,在秋分時節適宜進食養陰生津之品。 她推介11款性味平和,而且有滋陰潤燥、理氣潤肺的效果的食物:
南瓜、蜂蜜、蓮子、蓮藕、山楂、杏仁、百合、銀耳、馬蹄、雪梨、蘋果
秋分忌吃9種食物,小心犯養生3大禁忌
注冊中醫師羅桂紅表示,秋分亦有飲食禁忌,有9種溫燥辛味食材應避免進食或進補過多,以免加劇秋燥問題。
姜、大蒜、胡椒、辣椒、韭菜、酒、羊肉煲、火鍋、雞煲
秋風起,不宜吃火鍋? 羅醫師提醒,在秋分還有些養生禁忌需要盡量避免:
避免過多攝入溫燥辛味的食物,以免加劇秋燥。
避免工作緊張和熬夜,以免加重秋郁的癥狀。
避免過量或過于激烈的運動,以免過度出汗,影響陽氣的收斂。
秋分按摩2穴位養生,疏肝解秋郁
注冊中醫師羅桂紅指,透過穴位按摩,也可以有助簡單紓解秋郁。 她列出2大穴位位置及其功效如下:
1、膻中穴
位置:位于胸中,是一身之氣會聚地方,可治療與氣有關的狀況
功效:理氣、紓解肝郁氣滯
做法:每日睡前按摩5分鐘,少許酸為度。
2、神門穴
位置:手腕內側小指頭端凹陷處。
功效:安寧心神、幫助入睡
做法:每日睡前按摩5分鐘,少許酸為度。
記者:Victoria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