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金菇,可能明天就會排出金菇,所以金菇又被稱為“明天見/See you tomorrow”。這是由于消化力不好嗎?如果大便浮油又是甚么原因?有醫生表示,大便呈現以上狀態,其實有5大成因,他亦教3招加強腸胃功能。
排出金菇代表難消化?大便有油即不健康?
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陳威佑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教從大便狀態看自身健康情況。他表示,大便是洞察腸道健康的第一步,很多人常出現2種情況——在大便看到食材原型,以及大便浮油,原因離不開食物本身和腸胃功能。
大便出現食物殘渣4大原因
在大便看到菜葉、金菇等食材原型,代表什么?陳醫生表示,食物未被完全消化就被排出有4種因素,既可能與食材的特性有關,也可能反映腸胃健康出問題。
4大因素導致大便出現食物原型:
1. 難以消化的膳食纖維
原因:例如蔬菜纖維,纖維在腸道中促進蠕動,有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因此,排便時它們可能仍然存在,此屬正?,F象,不須過份擔心。
2. 腸蠕動亢進
原因:腸道內的菌群失調導致腸道蠕動過快,容易令剛吃進去的食物在未消化之前,伴隨大便一起排出體外,因此大便食物殘渣較多。
建議: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例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
3. 腸胃功能紊亂
原因:可能與飲食、遺傳等因素有關,影響腸胃功能。
建議:先透過內視鏡檢查胃腸功能。
4. 進食速度過快
原因:如果進食速度過快,導致咀嚼不充分,食物沒有完全嚼碎吞到腸道內,可能影響消化。這會導致食物伴隨大便排出,出現大便殘渣較多的問題。
建議:減慢進食速度,吃飯時應細嚼慢嚥,有助食物在腸道內消化。
大便有油因為吃太油?吃魚也要小心?
大便表面浮了一層油也因為腸胃不好?陳威佑醫生指,此情況稱為“脂肪便”,是脂肪消化不良的結果,因此與所吃的食物更有關係。他提醒,以下2大飲食習慣均有機會令大便表面浮油。
應避免2種不良飲食習慣
1. 避免吃得太油膩
2. 應適量進食較高脂肪的食物:部分魚類(如油魚)或未經磨碎或加工的原粒堅果
陳醫生提醒,年尾節日及假期比較多,有更多機會與家人或朋友聚餐,因此容易吃下比平常份量更多,或是更油膩的食物。但放縱應有限度,若沒有了健康的腸道,就沒有本錢享受美食。
大便變黏不成形 與2大因素有關
陳威佑醫生以往亦曾講解另一種大便狀態的成因。他表示,如果大便變黏,甚至黏在馬桶上,即使沖水多次也依然無法沖掉,可能是2個因素導致,應從飲食著手改善情況。
大便變黏2大原因
1. 飲食不當
攝取的纖維不足,又常吃高油、高蛋白質的食物
糞便就不容易成形,變得又濕又黏
2. 生活壓力
過度焦慮或壓力過大,腸道會透過迷走神經影響大腦中樞神經,引發身體出現一連串反應,以應對壓力
身體會抑制腸道消化功能,令身體難吸收食物的營養,并產生腹痛或糞便變黏等腸道疾病
預防大便變黏方法
通過飲食改善
1. 多攝取纖維食物
2. 多喝水
3. 減少食用高油脂食物
4. 減少食用精制淀粉
內容獲“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