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蠔除了要小心寄生蟲,也要小心有致癌致命風險。 近日有傳媒抽驗香港市面售賣的5種生蠔,發現全部樣本重金屬超標,其中1種桶蠔更超標30倍。 香港食安中心曾指出,食用貝類海產前要避免3個部位,以減低食物中毒風險。
街市1種生蠔被揭重金屬超標30倍
香港有傳媒抽驗5種生蠔的重金屬含量,檢驗其鉛、鎘、汞(水銀)及砷含量,結果發現所有樣本各重金屬超標。 其中,1種街市出售的臺山生蠔被驗出重金屬超標達30倍。
貝類3部位最多毒素 恐中毒致癌致命
吃生蠔、帶子、青口等貝類海產,連汁吃也出事? 即使煮熟,毒素也無法消除? 根據香港食安中心資料,進食貝類海產應避吃3個部位,因為當中含毒素,可能會有食物中毒風險,甚至會致命。
生蠔貝類含4類重金屬 恐傷腦傷腎致癌
市面部份生蠔被驗出鉛、砷、鎘和汞(水銀)含量也超標,若不慎攝取過量,會出現什么問題?
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上述4種重金屬污染物毒性也較強,當長期(慢性)攝入,可積累在人體內,損害器官,尤其是胎兒和幼童等易受影響群組。 4類重金屬對人體影響如下:
1. 鎘對健康8大影響 恐引發糖尿病
鎘是天然存在的金屬元素,如吸收過多可致急性或慢性鎘中毒,還會損傷腸胃道、損害肝臟功能、損害心臟功能、損害腎臟功能、破壞腎小管功能、產生蛋白尿、引致糖尿病、產生氨基酸尿。
2. 水銀對健康5大影響 1種魚最多水銀恐損視力
水銀是于食物中最常見的重金屬之一,隨工業廢物進入環境中,以不同的形態存在。水中的微生物把汞轉化為毒性較強的甲基汞,為水中的生物所吸收,集聚在食物鏈內。因此,捕獵性魚類的甲基汞含量通常較高。而汞的最毒形態是甲基汞,會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特別是胎兒發育中的腦部。過量的甲基汞還會損害成年人的視力、聽覺、肌肉協調性和記憶力。
3. 重金屬砷對健康4大影響 屬致癌物
食安中心指,由于砷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加上大部份砷化合物可溶于水中,從而進入我們的食物鏈內,因此許多種類的食物都可能含有小量砷。
食安中心指,砷會以有機和無機兩種形態存在于食物中,以后者毒性較強。 魚類及海產會在體內大量囤積從環境中攝取的砷。 至于植物的砷含量,則通常取決于土壤、水、空氣和肥料等的砷含量。
慢性砷中毒會引致皮膚損傷、神經受損、皮膚癌及血管病變。 世衞屬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把飲用水中的砷列為會令人患癌癥的物質。
4. 重金屬鉛對10大健康影響 恐致傷腎不育
根據食安中心數據,鉛可以通過進食、呼吸或皮膚表面吸收而進入人體。 在過量接觸及吸收下,鉛可對多個器官及身體功能造成影響。 人體意外地接觸高濃度的鉛量,可導致急性中鉛毒,病征包括腹痛及嘔吐。
慢性中鉛毒的影響包括神經系統發展影響、貧血、高血壓、消化系統病征、腎功能受損、神經系統受損、生育能力受損和不良懷孕結果。 嬰幼兒、孕婦及喂哺母乳的婦女較易受鉛影響。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