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中風前會頭痛?出現4癥狀最高危,1種洗頭動作易出事

    發布時間:2023-11-30 14:26

    洗頭也會導致中風! 頭痛勿當是小毛??! 有腦神經外科??漆t生指,若出現4類頭痛,就可能是中風的警號。 他提醒,一些日常動作,例如洗頭時某些動作,也可能令血管受損,引發中風。

    中風

    頭痛是中風的先兆?

    香港腦神經外科??漆t生黃秉康接受星島環球網訪問時表示,一旦腦部血管出現閉塞或爆裂,令血液未能及時將氧氣送至腦部,導致神經細胞或腦部組織壞死,就會引致中風。

    中風分為兩類:血管閉塞屬于“缺血性中風”,血管瘤爆裂則為“出血型中風”,前者約占7成,后者約占3成。 兩者病發先兆、癥狀等也各有不同。

    根據醫管局資料,“缺血性中風”和“出血型中風”的成因如下:

    1. 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栓塞引致,較為常見,超過七成的中風屬此類。

    2. 出血性中風。腦內血管爆裂出血引致,成因多與長期性的高血壓有關; 亦與先性的腦血管病變有關,缺血或出血都可致腦神經細胞受損。

    中風一定會頭痛? 頭痛可視為中風的先兆? 黃秉康醫生指,缺血性中風發作前一般沒有先兆,較難被及早預測。 至于出血性中風,癥狀是腦部血管或血管瘤爆裂,會導致出血并產生疼痛感,因此病發前后大多會出現頭痛癥狀。

    據衛生署資料,以下11種癥狀為中風常見癥狀,若懷疑自己或身邊人中風,應立即求醫檢查:

    1. 身體變得虛弱,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痹及/或顫動

    2. 半身不遂

    3. 言語不清/失去說話能力

    4. 嘴歪

    5. 眼斜

    6. 視力模糊不清

    7. 吞咽困難

    8. 頭部劇痛

    9. 行動不穩或跌倒

    10. 大小便失禁

    11. 流口水

    分辨3類常見頭痛癥狀

    黃秉康醫生指出,頭痛是都市人常見的毛病,雖然可視為中風先兆,但并非所有頭痛都是中風的警號。 他列舉以下3種頭痛,則不是中風的先兆:

    偏頭痛

    • 較常出現在女性身上

    • 通常有家族遺傳史

    • 伴隨頭暈、作嘔等癥狀

    • 通常休息睡覺或嘔吐后會有好轉

    壓力性頭痛

    • 因為壓力、睡眠不足引發疼痛

    • 感到頭部被箍緊,或連帶頸部一同被拉扯疼痛

    • 透過放松心情、改善休息情況,配合適量運動或服用止痛藥就能改善情況

    頸梗膊痛引發頭痛

    • 長期低頭玩電話,會令頸部因承托頭部導致肌肉繃緊,引發頭痛

    • 減少低頭時間、多伸展活動頭頸、熱敷疼痛部位等方法都能減輕痛楚

      1種洗頭方法 恐傷頭頸血管誘發中風

      黃醫生警告,有些常見動作暗藏中風危機,例如洗頭。 如果使用1種錯誤動作洗頭,也可能會傷害頭頸部的血管,誘發中風。

      他表示,市民在發型屋洗頭時,通常是躺在座椅上,頭部后仰,并維持此姿勢直至洗頭結束。 然而,當頭部后仰時,若無物件幫助頭頸卸力,就可能會令頸部血管撕裂受傷,引致缺血性中風。 要避免頸動脈撕裂,最好避免以下活動或動作:

      1. 避免頸部急速扭動

      2. 按摩

      3. 滑雪

      黃醫生提醒,頸部肌肉對血管有保護作用,但如果長期間缺乏伸展活動,令頸部肌肉變得僵硬,就會令血管容易受損,引發中風。 最重要的預防中風方法是多紓緩頸部肌肉,防止過度繃緊,導致頸動脈撕裂受傷。 他指出,以下4類人較易出現頸動脈撕裂情況,要特別小心:

      1. 吸煙人士

      2. 高血壓人士

      3. 膽固醇過高人士

      4. 血管脆弱人士

      頭痛伴隨4癥狀恐中風 服藥仍無效要小心

      黃醫生提醒,除了上述提及的頭頸疼痛僵硬外,如果出現以下4種頭痛,也可能是中風先兆,應盡快求醫進行檢查:

      1. 突如其來并持續疼痛

      2. 中年以上才頻繁出現的

      3. 服藥后亦無法紓緩疼痛

      4. 伴隨嘔吐、半身無力、身腳麻痹、嚴重頭暈、記性變差、腦癇等癥狀

      他表示,中風是突發性的疾病,可以在短時間內令患者身體機能受損,即使病發時立即送醫,但病情惡化速度可能很快,情況未必樂觀。 因此,只有多從日常生活中預防中風,才是最好的方法。

      根據衛生署資料,以下7種方法均有助預防中風,減低病發風險,其中充足休息也很重要。

      1. 不吸煙

      2. 保持均衡飲食

      3. 減少飲酒

      4. 定期做適量運動

      5. 控制體重

      6. 避免精神緊張

      7. 定期檢查身體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相關閱讀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