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也會患大腸癌?有營養師分享案例指,一名男子為了防止再度患大腸癌,便改變飲食轉成吃素,豈料茹素2年后仍再罹患大腸癌。營養師指出,是1類素食所致,容易引發大腸癌,并推介1種飲食法有效減低43%風險。
男子吃素仍患大腸癌?1類素食是元兇
營養師劉怡里在節目《新聞挖挖哇》中分享指,該名男子曾患第一期大腸癌,接受手術治療后已康復。后來他決定調整飲食習慣,避免吃紅肉,并開始全素飲食,只吃蔬菜、水果和豆類,以防癌癥復發。
不過,因為難以自備三餐,他會在外面買素食早餐,午餐則吃素食便當。雖然吃素兩年,但卻發現大腸癌復發。
大腸癌是吃出來的癌癥?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有5種常見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較易引發大腸癌:
高動物脂肪飲食習慣
低纖維(如蔬果)飲食習慣
缺乏運動
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或遺傳性腸病
結腸長期發炎(又稱潰瘍性結腸炎)或長出息肉
為什么不吃肉也會有大腸癌?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該男子大腸癌復發的原因是,他在市面購買的素食便當中,含有許多高油脂的加工食物,包括素火腿、百頁豆腐、仿肉類的素雞或素鴨。
她指出,炮制這類素食食物時,制造商加入很多不好的油脂,例如棕櫚油等,容易令人體發炎。豆類為常見的素食食物,由于本身偏干, 制作及烹調時也可能會增加油脂含量。不過,高脂飲食容易引發大腸癌,并增加患乳癌的風險。
吃素吃什么可防大腸癌?1種飲食法減43%風險
想吃素防癌應選擇什么食物?劉怡里引述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該研究進行7年,并分析逾7萬7千人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吃全素的人有助減低患大腸癌20%的風險,而吃魚素(只吃蔬菜和魚類),則減低高達43%的直腸癌風險。
還有什么素食類型?據香港衛生署資料,素食是指以植物為主要食糧,主要可分為4類:蛋奶素食、蛋素食、奶素食、全素食,飲食習慣如下:
1、蛋奶素食
不吃動物性食物及其制品,但吃蛋類和奶類制品。
2、蛋素食
不吃動物性食物及奶類制品,但會進食蛋類。
3、奶素食
除了奶類食物,所有蛋類和動物性食物都不吃。
4、全素食
只進食植物性食物,所有蛋類、奶類、動物的肉、內臟及來自動物的食品如蜜糖和燕窩等都不吃。
為什么魚素比全素更防癌?營養師劉怡里解釋指,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可以有效抑制發炎。只要減少大腸上皮細胞的發炎刺激,息肉的發生率也會相對減少,從而降低癌化的機率。
大腸癌12大癥狀 息肉有癌變風險
大腸癌為香港第2大致命癌癥!大腸長有息肉要小心,若惡化有機會演變為大腸癌。根據香港癌癥網上資料中心資料,大腸癌病發初期亦可能沒有任何癥狀。若有癥狀,則較常出現以下?。?/p>
1、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2、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
3、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
4、大便后仍有便意
5、無故體重下降
6、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7、手腳冰冷
8、疲倦
9、心跳加速
10、氣喘
11、面色蒼白
12、頭暈
息肉演變為癌癥要多久?據衛生署資料,大多數大腸癌是由一粒細小的息肉開始形成。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癥。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
衛生署提醒,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附近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預防大腸癌6大方法 2類食物要少吃
如何預防大腸癌?香港衛生署表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減低患上大腸癌的機會。預防方法如下:
多吃蔬果
多吃五殼類食物
少吃肉類
少吃動物脂肪
多做運動
少喝酒及戒煙
吃什么可防大腸癌?推介1類食物減20%風險
外科醫生陳榮堅曾發文指,有3類食物有助預防大腸癌,其中1種的防癌功效比水果、蔬菜更有效。
1、水果
透過水果攝取纖維可能會攝取到過多的糖分和熱量,糖分過多不僅容易提高患癌率,也會引起其他代謝性疾病。
2、蔬菜
蔬菜大部分都是由纖維和水份組成的。
多吃蔬菜,并搭配規律的補充綜合維他命及微量元素,也可以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3、全谷物
全谷物含有多種維他命、膳食纖維和許多微量元素,例如鐵、鋅等等。有利于維持良好的腸道環境。
英國醫學雜志指出,每天攝取90克全谷物可以降低20%患大腸癌的風險。
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全谷物和谷物類的纖維有助于預防大腸癌,特別是直腸癌。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